谁拿了谁的柴刀
眼瞅着眼前的孩子身体猛的一震,苏冬青不再多说,柔声道“你们年纪也不小了,有自己的主意六婶很高兴,既然身上的伤不碍事,就早点睡觉吧。”
这话一出口,身体紧绷的像一张弓的文玉轩登时就放松下来,可是他没立刻走,站在那里没动,苏冬青也没有催他。过了好半天,文玉轩才开口道“六婶,这事不怪二哥,是华子哥耍赖,他说借柴刀用用,结果一直不还。我和哥哥去要,二伯娘就说那刀是她们的柴刀是才买的,我记的清楚,刀背上有个“李记”
字样,刀柄花纹很特殊。二伯娘死不承认,还动手打人,我和哥哥只想把刀要回来,没有还手,没有伤到其他人。”
小小的声音让苏冬青听着直心酸,将手搭在文玉轩瘦弱的肩头,轻声道“六婶不怪你们,只是担心你们在外头受欺负。你们不肯说,我和你姐可不是会胡思乱想,信不信今天不知道缘由,你姐姐晚上就睡
不觉了我们都是一家人,要相互信任,不能出了事就想着自己扛。”
听完了事情的始末,这时躲在门后的文玉湘进来了,红着眼睛把三弟的脑袋抱住了,喃喃道“你们两个可真是,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非得憋着”
房子就这么大,这边文玉轩交待了,那头文玉宏也就听到了。耷拉着脑袋过来认错,不该轻信文玉华,把东西借给他,去要的时候也不该带着弟弟,害的他跟着自己受伤。
看着俩小孩脸上带着伤还一脸愧疚的样子,苏冬青道“借刀没有错,亲戚邻里有个难处,顺手帮个忙是理所应当的。要刀也没有错,咱家自己的东西想要用了拿回来是应当的。错的是那些想要别人的东西据为己有的人,长辈欺负两个孩子,真是连脸都不要了。当然了,你们也有不对,不该隐瞒这事。”
了解了事情原委,文玉湘倒是没有之前那么急了,可心疼俩弟弟,叹气道“二伯娘她们连一把柴刀就贪,还冲你们动手,这刀怕是要不回来了。”
听到这话,文玉宏脸上沮丧之色的更甚,自从分
了家,他都没帮什么忙,结果还把新买的刀给弄没了,他可真是没用。
他这般神色,坐在对面的苏冬青看在眼里,开口安慰道“玉宏,凡事别钻牛角尖,咱们丢了一把四十文的柴刀,她们丢的则是人。一把柴刀就能看清楚一家子是什么样的人,我觉得咱们应该觉得庆幸。”
文玉宏眨巴眨巴眼睛,觉得六婶这话很有道理,心里好受了些,但还是有些不甘,“那刀是咱们家的,不能就这么白白便宜了他们”
苏冬青笑了笑,道“没错,当然不能让他们这么占便宜,先睡觉,明天去要柴刀。”
早上,太阳还没升起来,不冷不热是一天中最舒适的时候。虽然暂时不用忙地里的农活,可习惯了早起的农家人依旧闲不住,许多人吃完饭抱着衣服去河边洗,经过文家门口的时候就听到里面传来尖锐的喊叫声。
“你们到我家来,说我手里的柴刀是你们的,是没睡醒还是想要找事”
“认识这把柴刀就是你家的我还认识大嫂她家
那把柴刀呢,是不是她家的那把就是我的是不是穷疯了,死乞白赖的想要赖人”
听出来是蒋氏的声音,成群的人便停下来,在门口往里一看,站在蒋氏对面的不是文家三房和六房的人嘛。有热闹看,活就没有那么着急了,许多人垫脚往里瞧。
苏冬青往后躲了躲,这才闪过飞溅而出的吐沫星子,看着眼前气愤异常的蒋氏,不紧不慢的开口道“二嫂,那柴刀确实是玉宏借给玉华和玉喜用的,不信的话你可以把他俩叫出来问问,才过了这么几天,他们应该还记得。”
蒋氏当然知道那柴刀不是自家的,那俩混小子拿回来充数,有的用她也就没有教训他们。昨天傍晚文玉宏和文玉轩来要刀,玉喜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小混蛋梗着脖子说没有借刀,这刀就是自己家的。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当时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她自然硬着头皮护着儿子,一口咬定是文玉宏看错了,文玉宏那个小崽子说话气人还要抢,她动手把人挠跑了。
本来以为这小兔崽子吃了亏就认怂了,没想到回去告状,更没想到老六家的这个病秧子还敢替他们出头。蒋氏叉腰站在当院,嘴边噙着冷笑,就是不承认,看他们有什么办法。
“玉华和玉喜说没有借过,可能是二小子大黑天看错了人,或者是自己把刀丢了,扯谎借人。要真是这样,六弟妹你可得替他们爹娘好好教导教导,这么大的孩子就胡乱赖人,以后还不得无法无天。”
蒋氏有恃无恐,反过来开始编排起来。
明明是她们不要脸,现在却倒打一耙,文玉宏气的脸色通红,吼道“你胡说,那刀就是我们的,是你想要昧下来”
蒋氏脸“唰”
的拉下来,厉声喝道“你就是这么跟长辈说话的没大没小分家之前还挺老实,分家才这么两天就尊卑不分,是有人故意教唆你的还是本性就这样”
一边用长辈的身份斥责人,一边又给苏冬青泼脏水,蒋氏这嘴巴确实厉害,也难怪昨天文玉宏哥俩在她跟前吃亏。
原本都是一家人,苏冬青不想在这么多人跟前撕破脸,可蒋氏这么肆无忌惮的羞辱孩子,她也不想再顾忌蒋氏的面子,当即便道“二嫂,这把刀是我前阵子在县城三阳街陈家铺子买的,那家柴刀刀柄和其他地方卖的柴刀不一样,我不会看错,玉宏和玉轩也认不错。如果你觉得是我们诬赖你,咱们不如把刀拿到县城,找人辨认一下,自然就有分晓。”
在外面听了半天,许多人已经清楚前因后果,听到这话也忍不住开口道“是啊,卖刀的人肯定认得,也不会偏袒哪个”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再说下去也是浪费口水,找那家铺子的人问问不就好了”
也有人心里犯嘀咕,县城里有三阳街吗可从来没听说过啊。&1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