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府的梁中书得知梁山军马共有五万五千余人,并且已经兵分三路朝这边疾驰而来时,心中大惊失色,急忙召集李成、闻达、索超、王太守等一众官员共同商讨应敌之策。
王太守率先发言道:“大人莫要惊慌!依下官所见,可以派闻达将军率领骑兵前往南侧的飞虎峪安营扎寨,这样便能有效地阻止梁山本部的贼寇前进,并尽可能地拖住他们的行军速度。”
“而其他两侧则交由李成将军带领剩余的步兵负责坚守城池即可。”
“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住,等到梁山贼寇的粮草消耗殆尽之时,他们必然会士气低落并选择撤退。”
“到那时,我们再同时从南北两个方向发动进攻,必能一举击溃这些梁山贼寇!”
众人听后纷纷点头表示赞同,觉得这个计策甚妙。
然而,计划总是美好的,但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
梁山本部的军队皆为实力强大的四阶兵种,而且其人数更是远超闻达所率领的骑兵三倍有余。
结果仅仅过了不到五天的时间,闻达便被打得连连败退,最终不得不退守回城中。
不仅如此,他手下的兵马也损失惨重,伤亡过半。
眼见陈叶率领着浩浩荡荡的五万大军已经将大名府围得水泄不通,王太守心急如焚地再次向梁中书进谏道:“中书大人啊!这些梁山贼子当中可是有不少人和咱们城中的卢员外关系匪浅呐!”
接着,王太守绘声绘色地描述起这位卢员外来:“您看那卢员外生得一副好相貌——双眼炯炯有神,眉毛如同八字般分明,身材高大挺拔,宛如银山一般巍峨;他威风凛凛,气宇轩昂,仪表堂堂好似天神下凡。”
“此人不仅身怀绝技,擅长使用一根棍棒,更有着举世无双的护身龙功夫。此外,他家财万贯,拥有数千名奴仆伺候左右。”
“倘若我们稍有不慎,未能严加防范,恐怕这卢员外会与城外的梁山贼子们里应外合啊!到那时,咱们的大名府可就真的危险啦!”
其实,梁中书早就对卢俊义那丰厚的家产觊觎已久,如今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将其拿下。
然而,为了避免落下话柄,引起他人非议,他还是故作镇定地说道:“若毫无凭据便轻易拿下一个员外郎,岂不是有损我大名府的声誉?诸位可有什么妙计良策吗?”
这时,李成说道:“大人,末将听闻卢俊义的管家李固与卢俊义妻子贾氏有染,只有卢俊义还蒙在鼓里,不如让李固来做这个小人,咱们岂不是可以坐享渔翁之利?”
梁中书听完眼前一亮,表示赞同此事,并将此事全权交给李成负责。
时光荏苒,转眼已过去两日有余。这天清晨,李成领着一群如狼似虎的兵士气势汹汹地闯进了卢俊义的府邸,扬言要进行彻底搜查。
卢俊义闻听此言,顿时怒火中烧,正欲发作之际,却被一旁的李固死死拉住。
李固满脸谄媚地劝说道:“主人息怒,且听小人一言。如今梁山贼寇正猛攻大名府,李成将军带人前来搜寻一番也是例行公事而已,并无大碍。倘若此时主人您强行阻拦他们检查,恐怕会落下个图谋不轨之嫌呐!”
卢俊义闻言,心中虽仍有不满,但也知道李固所言不无道理。权衡利弊之后,他只得强压下心头的怒气,任由李成等人肆意搜查。
然而,就在众人搜到卢俊义的书房时,一名士兵突然急匆匆跑来禀报:“启禀将军,属下在卢俊义书房的墙壁上发现了一首反诗!”
话音未落,众人皆惊,纷纷簇拥着涌向书房。
进入书房后,众人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那面墙上。
只见洁白的墙面上赫然写着几行大字:“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李成见状,脸色骤变,对着卢俊义厉声呵斥道:“好个胆大妄为的卢俊义!事到如今,你居然还敢抵赖说自已没有谋反?这首反诗便是如山铁证!来人啊,速速将此人拿下!”
卢俊义见状,额头上冷汗直冒,他连忙解释道:“将军啊,请您明察!卢某对此事毫不知情,这首诗绝非出自本人之手啊!又何来反诗一说呢?望将军切莫听信谗言啊!”
然而,李成却不为所动,他冷冷地哼了一声,语气严厉地说道:“卢俊义,休要狡辩!难道你以为本将军眼瞎不成?‘卢俊义反’,如此明显的藏头之举,岂能瞒过本将军的法眼?”
话音未落,只见他大手一挥,立刻有几名士兵走上前来,将卢俊义紧紧捆绑起来。
此时此刻,卢俊义背后的李固心中暗自窃喜,他巴不得看到卢俊义遭受惩罚。
而站在远处的燕青则敏锐地察觉到形势不对劲,于是他趁着混乱之际,悄悄地离开了卢府。
他深知卢俊义此次陷入困境,必须尽快想办法营救他才行。
离开卢府后,燕青心急如焚。他知道时间紧迫,如果不能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卢俊义恐怕性命难保。
于是,他开始四处打听消息,寻找可能有助于解救卢俊义的线索和人脉。
卢俊义昔日的那帮兄弟好友听闻卢俊义身陷囹圄之后,无一不是惊恐万分,生怕受到牵连,纷纷如躲避瘟神一般对其敬而远之。
燕青对此感到十分无奈,但又束手无策,正当他走投无路之际,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名身材瘦削却身手矫健、眉目如画且眼神清亮的男子。
燕青立刻警觉起来,全神贯注地盯着对方。
那名男子见状,连忙开口说道:
"兄弟不必惊慌,我乃梁山情报妙手营的时迁,得知卢员外遇难,特意前来相助。
"
燕青此刻已陷入绝境,眼见有人愿意主动伸出援手,心中顿时燃起一丝希望,仿佛找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他赶忙向前一步,急切地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