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丸子,这菜做法并不复杂。
玉米两根相互搓一搓,将掉下的玉米粒放入锅里,慢火煮至八分熟,再将苞谷面加水调成糊状,捞出已经软熟的玉米粒放进去,继续按着一个方向搅匀,直到面糊变得粘稠。用小勺子舀出一匙,在手心和勺子中来回颠倒两下使丸子成形,再扔进七分滚的水里便就成了。
阿梨手巧,做东西又细致又快,三十几个丸子一炷香就做完了。陇县的玉米不是甜口,做出的东西太淡了不好吃,阿梨又怕薛延不喜吃甜食,便就做成咸口,另放了捣碎的葱姜进馅子里,加了多些的盐。
简简单单一份汤,明明连油都没放,可锅盖掀开后,扑鼻的一阵香。
玉米味道偏醇厚,混杂着加了葱后提出来的鲜味,实在是勾人。
冯氏站在一边瞧着,眼都亮了,阿梨拿出个小碗来给她盛出三颗,带着暖融融的汤水,弯着眼睛递过去,道,“阿嬷,您尝尝怎样。”
冯氏抿了口,笑道,“极好,我许久没喝过这样的汤了。”
阿梨有些羞怯,“我也是第一次做这种,以往在家中时,用的是甜粒子,且我爹爹爱喝茶,汤里还要放些嫩芽尖。闻起来甜里带些苦,不似这个盐味重些。”
她没闲着,边侧脸与冯氏说着话,边又刷了锅煮红薯粥。
冯氏不舍她独自忙碌,也放了碗去帮着切酸黄瓜。
陇县人爱吃腌食,无论地里产的是什么,秋日收成了后都要腌一些,一是因着这样好存放不占地方,二就是确实好吃,配着粥食吃极为下饭。酸黄瓜,萝卜条,芥菜丝,腌菹菜,甚至还有酸蒜,各有各的风味。
冯氏端了个盘子来,把切好的黄瓜摆在一边,闲聊道,“以往老爷还在的时候,也喜喝茶,偏爱苏浙那片儿的,说是那边日头好,连茶叶都格外嫩些。”
阿梨浅浅笑道,“我家以前便就做茶商,娘亲炒茶炒的极好,人家都说我们的茶比别人家的更香。”
她垂眸,眼盯着锅里红薯鼓起了个圆圆的泡,笑也渐渐敛起,“只是从爹爹跑商出事后,便就没人再这么说了。”
冯氏动作顿住,她看着阿梨纤细背影,道,“我一眼见你,就知你定是自小就被藏于闺阁中的姑娘,连说话都要比人家柔上三分。瞧那双手,便就没有做过什么重活儿的。”
阿梨低声道,“爹爹在时,确实是这样的。”
冯氏不忍瞧她落寞样子,擦了手过去环住她肩膀,轻轻道,“会好起来的。”
阿梨抬手抹了下眼睛,转身伏进冯氏怀里,有些哭意,“阿嬷,女儿就真的轻贱吗。”
她背在颤,声音也越来越哑,“为什么舅母会觉得我比不上一百石米面,家中是有钱粮的,但她就是要把我卖掉。”
冯氏心疼,不住拍着她肩背,安抚道,“不与你的事,是她不识珠宝,才觉得你不好。”
阿梨低低道,“我没有白吃她的饭的。娘亲故去之前,将家中所剩的钱粮都赠给了我舅舅,托他照顾我与弟弟,我也会帮她洗衣做活,可是舅母就是不喜我,她常对我说,若是有日你不在了,那该有多好。因为弟弟读书聪颖,会考功名,以后能入仕能荫及她,我不能。”
阿梨纤瘦,个子比冯氏还要低一些,下颔埋进她肩窝处,泪水转瞬濡湿大片衣料,“最开始到舅家时,舅母待我还是好的,但有日她领着媒婆来,说要我做县丞大人的三姨太,我哭着不愿,以死相逼,弟弟也帮着我,她没辙,只好作罢。但以后,便就再也没待我亲切了。”
冯氏抚着她的,缓慢轻柔的力道。被这样珍视对待,阿梨哭意更胜。
爹娘在三年前双双故去,只剩她与弟弟相依为命,弟弟比她还小三岁,只是个孩子,需人照拂,阿梨本也只是个被娇养长大的姑娘,后来种种坎坷委屈,她咬牙受了,但夜半无人时还是会觉得极为难过。人情冷暖,假心真意,只有在落难后才能得知。
冯氏的怀抱温暖而来之不易,阿梨指尖攥的白,蜷在她怀里低泣,“阿嬷”
冯氏温声哄着,“阿嬷在。”
她说,“以后再不会让阿梨受这样的委屈了。”
薛延出门的时候,阿梨早就平复好心情,就剩眼角微红。
刚才失态,阿梨极为不好意思,冯氏知她面皮儿薄,也不逗弄,给她抓了把菜籽,要她无事时挑一挑,打时间。阿梨自然是乐意的,屋里昏暗,她便就搬了个小凳子到屋外去,将布片摊平放在腿上,一粒一粒细致地捡。
身后传来木门吱呀声,阿梨回头过去,正碰上薛延扫眼看过来。经昨晚之事,再面对他时,阿梨心中总觉得带着些怵意,她咬咬唇,轻声问了句,“我刚做了丸子汤,你要不要喝些”
薛延拧眉,晃了晃脖子,抬手将衣领整好,而后理都没理便就迈步往外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