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恩之乱暂且不表,话说桓玄、殷仲堪、杨佺期联盟同样不安分。
桓玄、殷仲堪、杨佺期三人自从回到自己的去处宛如猛虎归山,彻底放飞了自我。
蛟龙复得云雨,就不会在蜷缩于池中。整个荆州、江州、雍州几块占东晋朝廷三分之一的土地已不受朝廷控制,桓玄、殷仲堪、杨佺期自然形成了三股既听调也不听宣的割据势力。
东南诸郡已是乱局,朝廷忙着控制内乱,晋室衰微,此消彼长,西边自然会上演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然而四边未必是似铁板一块,三吴之地动乱愈演愈烈,三位大员失去了来自晋廷的压力,三人之间关系也变的微妙起来。
这就好似当初吴国和蜀国面对强大的魏国,两家同气连枝,可一旦赤壁之战魏国元气大伤,吴蜀马上便开始斗起来。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先前三人联盟就各怀鬼胎貌合神离,差点中了司马元显那么直白的离间计,如今“表面兄弟”
的日子,也很快走到尽头。
三人的间隙早已成为了公开的秘密,整个大晋都乱成了一锅粥,年少老成的司马元显虽然腾出手来处理西部的问题,但他也不介意乱上加乱。
政治从来都没有永远的朋友,大伙都是演员,只是心照不宣。
于是晋廷加授桓玄都督荆州四郡军事,任命桓玄的兄长桓伟代替杨佺期的兄长杨广做南蛮校尉。
虽说几个州早已不受朝廷控制,朝廷的诏令就是鸡毛令箭,但其带来的效果就宛如一滴水滴入到了热油里。
诏书背后的小心思极其讲究:
若授桓玄都督荆州四郡军事后,荆州刺史殷仲堪情何以堪;
若让桓玄的兄长桓伟代替杨佺期的兄长杨广做南蛮校尉,杨佺期面子往哪里放。
此诏书不可为不高明,将三人拿捏的恰到好处,虽是阳谋,但依据西边那“塑料”
情谊,定然会有人按照剧本行事。
果不其然,桓伟二话不说代替了杨广做南蛮校尉。
有人蠢蠢欲动,有人便会不服。
杨佺期见状大为不满,大有要收拾桓玄的架势。
老实人殷仲堪一见这架势直摇头,人性也太经不起考验了,司马元显这么直白的挑拨,那几个小年轻还真就往坑里钻。
他最害怕三人分道扬镳搞内耗的,作为当初讨伐的挑头者之一,要是朝廷秋后算账,最先收拾的一定是他。
殷仲堪当即表示:没事,哥有钱,哥有地,都听哥的。
于是为了安抚杨佺期,他只得割自己的肉,将自己的宜都、建平二郡划给杨广,命其当太守。
太守跟南蛮校尉多少是平调,想来会平息杨佺期的怒火。
殷仲堪甘愿吃亏当好人,可其他人未必会领情。
在东晋政治上,好人从来都没有市场。
好心向来都是被当驴肝肺的,换来的只有得寸进尺和骄横跋扈。
桓玄作为挑事者,他并不吃独眼龙那一套,他可从未把殷仲堪当做“话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