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家父子三人到李家学堂时,学生们刚开始早读。
学堂里的学生不多,镇上的孩子占了七成,剩下的都是附近村子里的孩子。
普通庄户人家供孩子读书不容易,抛开每年的束脩钱不说,光是笔墨,书本的费用,就是一大笔。
守门的小书童听说父子三人,要送家里孩子来学堂读书,立马小跑着进去传话,然后热情的迎着三人进去了。
学堂面积不大,进了门是一片青石板铺成的空地。
空地的西侧有一颗粗壮的桂花树,最近天气变暖,桂花树抽出了嫩芽,星星点点的嫩绿枝叶下,摆着两张石桌。
穿过东侧的连廊,往里走便是三间宽敞的学舍。
学舍两侧盖有厢房,小书童介绍,厢房是供中午不回家的学子们休息的地方。
此刻,学生们正端坐在学舍里读书,郎朗的读书声回荡在整个院子。
小李夫子手里拿着戒尺,从最东边的学舍里出来,看到陆老头三人,笑着走了过来。
三人看到夫子,忙弓腰行礼,小李夫子很随和,自我介绍一番后,便引着父子三人朝学舍走去。
走进学舍才发现,三间学舍只有两间里坐着学生。
东边这间里有十几个孩子,年级小的看上去不过六七岁,大一点的有八九岁的样子,他们端坐在椅子上,两人捧着一本书,正大声读着三字经。
中间这间学舍里,学子更多一些,陆老头数了数,有十九个。
这十九个学子年
龄更大,他们一人坐在一张书桌前,正紧张的看着前面的李老夫子。
此刻李老夫子坐在前面,手里拿着一根戒尺,正在对昨天的授课内容进行提问。
下面的学子们惴惴不安的看着夫子,直到夫子喊了最后面的一个学子站起来回答问题。
那个学子听到自己的名字,身体一抖,噌的站了起来。
夫子先是让他背诵了一段文章,然后又让他对文章做出解释。
那个学子背诵时还算流畅,说到释义,就有些磕磕巴巴。
勉强回答完,他小心的观察着夫子的面色,好半晌,听到夫子说了一句。
“尚可,坐下吧。”
那位学子才长舒一口气,一屁股坐到了椅子上。
陆老大和陆老二看着这一切,不自觉的绷紧了神经,这位老夫子的眼神太过严厉,光看着他,就叫人心生惧意。
“老翁,请问你家孩子如今几岁了,可否启蒙识字?”
小李夫子温润的声音自身侧传来,学堂里的学生入学前,他都要做个基本了解,这样也方便以后教学。
陆老头视线在学舍里转回来,笑着做出回答。
“我们家孩子,一个十二,一个十一,一个十岁,一个八岁。
认识几个字。”
小李夫子一听,诧然了一瞬。
“老翁是说,家里四个孩子都送来读书吗?”
这父子三人的穿衣打扮,一看就是庄户人家。莫说村里的百姓,就是镇上的一些人家,同时供两个孩子读书都很困难,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