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来上茶点,凌昭揉揉脸“到露台上坐会儿。”
桃子道“是,屋里有点闷,露台上好点。”
忙去张罗。
水榭书房外面还有个露台,直接接着水。
婢女们安置了躺椅,凌昭觉得浑身骨头都让她们惯得懒了。躺在躺椅上看着婢女煮茶,吃着点心。
明明书房里还有大堆的父亲的遗作等着他看,等着他分类、甄选、整理,可就是什么都不想干。就这么躺在躺椅上呆。
内心里又觉得不行。
这简直就是父亲的生活。这不该是他该有的样子。
可实在舒服,就这么躺着,什么都不干,整个人放空,看天看水看梅林。
莫名一下午就过去了。平日里晚饭都是回院子里去用,今日里不回了。
白日里躺了一下午,到了晚上人精神了,告诉婢女“今天歇在这里。”
掌了灯又开始夜读。
桃子颇是无语。
天黑了,杜姨娘这边却准备了一篮子东西给林嘉。有香烛,有纸钱。因今日,是林嘉的娘亲、杜姨娘的堂姐的忌日。
“小心点看路。”
杜姨娘悄声嘱咐林嘉和小丫头,“等走过去了再把灯笼点起来,别让肖晴娘看见”
走过去指的是走过前面的几个院子。
院子里都住着人,大部分都是孤儿寡母这种。只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前面院子里住的都是跟凌家沾亲带故的,都觉得自己才是凌家正儿八经的亲戚。林嘉这种姨娘的亲戚算什么。
偏杜姨娘虽然守寡,却是正经有个姨娘的名分,吃穿用度是姨娘的份例,比这些打秋风的穷亲戚还更好些。林嘉跟着受益。难免叫人不忿。
便总有眼睛盯着,想在人家凌府里私祭叫那些眼睛现了,便等着被人说道吧。
隔壁院子有个拖儿带女的妇人,她女儿叫作肖晴娘,跟林嘉年纪差不多。因是差不多,格外喜欢盯着林嘉。杜姨娘便是嘱咐林嘉小心她。
日落而息,寄人篱下的穷亲戚少有费灯油熬夜的。若在院子里祭,火光和烟很容易就会被现。
杜姨娘就让林嘉悄悄去远的、没人的地方设祭。
去哪呢,梅林最合适。大晚上的不会有人去那边,不容易被现。又临水,也好灭火,不容易出事。
这个时间粗使婆子已经躺下了。虽是个粗使,却是凌府的家生子,杜姨娘不太使唤得动她。便自己亲自帮林嘉开门“我守着门,早点回来。”
林嘉低声应了,带着小丫头溜着墙根摸黑夜行。
待小心过去了这一排院子,才晃着火折子将灯笼点起来,照着路,小心往梅林去了。
去年是在梅林那片空地上祭的。
如今那块地方是凌九郎晨练之地,林嘉怕明早被现了纸灰,惹凌九郎不快,今年不敢再在那里了。
梅林这里她熟得很,带着小丫头去了靠近水边的地方。
娘亲的家乡也是有很多水的地方,离金陵其实也不算远,坐船几日便能到的地方。
但林嘉隐隐记得,娘亲还活着的时候,想念的不是家乡,是京城。
小时候哄她睡觉,别人的娘亲讲的都是小猫小狗小羊羔的故事。她的娘亲给她讲京城,讲皇宫,讲年老的皇帝、美丽的妃嫔,讲新年夜里的火树银花
小丫头“噫”
的一声打断了林嘉的回忆,她道“对面怎么还亮着灯”
林嘉遥遥看去,果然水榭还亮着灯。她迟疑了一下,道“许是书房的姐姐们”
灯油是钱,蜡烛更是钱。对面那光的颜色明显是蜡烛。小丫头咋舌“主人不在,丫头晚上也敢这么点蜡吗”
前年杜姨娘身边的丫头到年纪了,出去配人了,才换了这个小丫头。一个守寡姨娘,这样的冷灶哪有人愿意来烧,能来的自然不是什么伶俐出色、见过世面的。
身边的婆子也是这样。
杜姨娘也不愿意把银钱浪费在这俩人身上,宁可攒着,以后多给林嘉留点,也不怎么给丫头婆子打赏。所以丫头蠢笨、婆子疏懒,杜姨娘也无所谓。
林嘉道“四房跟我们是不一样的。”
莫说林嘉和杜姨娘,便是她们两人所倚靠的三房也没法跟四房比。
虽然都姓凌,但十二郎是什么样子,凌九郎又是什么样子,瞎子也看得明明白白。
但不关她的事,林嘉找个合适的地方,摆好香烛果子,烧纸的盆不好携带,便用小铲子刨了个浅浅的土坑,点着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