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这书,诶,不对,是……那个,那个……”
“《少年维特之烦恼》。”
“对对。”
“呵,小杭是会化用的,这名字巧。”
“很多年后,刘维面对再次凶猛扑向自己的一只大白鹅,准会想起他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打回了一瓶酱油的那个遥远的上午。呵呵,好有趣的开头,不过,苏杭哥,为什么是‘打酱油’啊?”
“你往后看。”
苗凤站在人群外面,瞄了眼少年一左一右两个姑娘,又见自家女儿一口一个‘苏杭哥’喊的亲切,表面跟着笑,内心里却是关切着另一件事。
已经注意到,除了拆开的样刊邮包,苏杭身边的甘欣手里,还有一个薄薄的信封。
不过,似乎没有拆封的意思。
这让苗凤有些纠结,想看,又不想看。
正不上不下,另外一位街坊帮着问了出来:“大作家,这次稿费又有多少啊?”
苏杭正在张兴国的大号笔记本上签字,闻言笑道:“没多少,就像前天那篇,我开始还以为能有一两百呢,谁知道才63块。”
少年这么说,苗凤立刻又想到亲眼见过的那份369块的稿费汇款单,不过,听到这话,倒是莫名好受了一些。
原来不是每一篇都那么多啊!
又有一位妇人道:“六十多块可不少,我娘家一个外甥前两年在省城实习,忙前忙后一个月,也还不到1oo块工资”
今天也在家的何芬道:“那是前两年,能在省城工作,现在肯定挣不少,也比咱们小地方稳定。”
“是呵,他那是坐办公室的,钱少,却体面,”
被捧了一下的妇人笑着,不忘还一下:“你家小杭将来肯定更出息。”
这么几句话之后,稿费的问题就被绕了过去。
邮递员张兴国听着周围说话声,没有插话,内心里却满是感慨。
今天是8月8日。
眼前少年,从2号那天第一份邮包开始,这些日子,算上刚到这个,已经连续收到了七份不同的报刊杂志样刊,另外还有两份用稿通知。
张兴国还知道,苏杭故意提起的那份稿费,相比其他,其实是最少的一个。
最高的一篇,张兴国记得很清楚,文章名字叫《花季如此这般》,123oo字,那家杂志给了足足3o块一千字,总稿费因此高达369元。
369元啊!
想想自己。
整天风尘仆仆地走街串巷,这月不说,还不到15号的薪日,就上个月,工资加奖金,一共才到手337块6毛。
还不如人家16岁少年一篇文章赚得多。
人比人……
真是不能比!
反正,这些日子,张兴国已经不止一次拿苏杭的事情教训自家小子,有一次还动了手。
没法不气。
比某个少年还大些的年龄,差距咋就那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