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奉诏率兵进入洛阳,废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自为相国,独揽朝政。
公元19o年,关东诸侯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挟持汉献帝刘协西走长安,并驱使洛阳数百万人口西迁长安。
行前,董卓士卒大肆烧掠,洛阳周围二百里内尽成瓦砾。
在董卓火烧洛阳期间,生了一件令全国国民痛心疾的一件大事。
那就是洛阳太学被彻底摧毁。
洛阳太学创办于公元29年(东汉建武五年),止于公元534年(北魏永熙3年),历时5oo多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中央大学。
汉灵帝时,经学大师蔡邕等人受命校正五经,并把校正的五经用隶书刻于46块石碑上,立于太学,作为太学的标准教材,这就是著名的嘉平石经。
洛阳太学培养了诸如思想家王充,科学家张衡,史学家、文学家班固、班昭,经学大师郑玄、郭泰等。
洛阳太学,其历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人数之多,在世界古代教育史上绝无仅有的。
面对董卓乱政期间的强取豪夺,无恶不作,洛阳太学士们终于按捺不住。
太学士们群情激昂,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每个人都有捍卫信仰的权力!
太学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而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在中华大地上可谓是源远流长,太学的传统就是忧国忧民。
大汉朝更是重视太学制度,每个太学讲堂都造的富丽堂皇,长十丈,宽三丈已经成为规制。
到现在更是有2ooo多间房屋,每年都有近2o万工人进行维护和扩建。
在太学里面学习的都是全国各地的青年才俊,总数达到3万多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慕名而来求学的士子。
这些太学士以贾彪、郭泰为,形成了一股不可小觑的政治势力,他们给几乎每个权势人物在灵魂深处贴上标签。
凡是被太学士们认可的官员,无不欢欣鼓舞,意气风。
那些被怀疑甚至被否定的官员,则无不惴惴不安,如履薄冰。
这股强大的舆论力量,被称为“清议”
,即使是三公九卿也常常遭到这股清议力量的无情打击。
太学,无疑成了另一个政治中心。
至于宦官集团,虽然一贯为非作歹,见了这些太学士也会不自觉的夹起尾巴,远远逃遁。
太学为东汉政权培养了大批有用人才,出身于太学的官员中,有不少号称“循吏”
、“廉吏”
,名声极好。
太学在全国都有大批的支持者。
太学名声远播,就连匈奴也会派人来此学习,汉朝皇帝甚至会亲自到太学演讲。
先喊出诛杀董卓口号的,正是这些长期被儒学思想熏陶的太学士们,他们外表彬彬有礼,可是内心却像火山爆。
弹劾董卓的奏章从洛阳太学里像雪片一样飞向朝廷。
这些奏章无一列外都落入董卓的手里。
一开始董卓还不以为意,一些学生而已,手无寸铁,能怎么样?
但是这些太学士的言论越来越激烈,董卓脸皮再厚也熬不住了,被激怒的他决定痛下杀手。
夜黑风高,董卓给部下耳语交代好,很快数千董卓大军就出。
整个太学分为东太学和西太学,都位于都城洛阳的城南,共有面积近1o万平米。
整个太学已经群情激愤,学子们不再像往常一样朗朗背诵儒家经典,而是忙着集会演讲,主题无一例外都是诛杀董卓。
几乎每个太学士都以推翻董卓为己任,都在奔走呼号,整个太学里都贴满声讨董卓的口号!
面对热血沸腾的学子们,董卓大军面无表情,像一个个雕塑般骑马立于太学大门口。
太学大门口立着四十六块巨大石碑,上面刻着由蔡邕等人以隶书八分体雕刻的经书。
石经的内容包括《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等,这些都是官定的儒家经本。
很快东太学和西太学都被重重包围,一只鸟也飞不出去。
贾彪、郭泰被一群凶悍的士兵拖出来。
一名将领厉声喝道:
“倘若求饶,饶尔等不死,若追随董国相,荣华富贵享之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