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到粮食丰收盛况,更是感激不已,他声音都有些激动到颤抖:“这个增产的法子,能造福日后子子孙孙,真是天大的功德。我们嘴笨,实在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
他觉得去年选择那天去府城衙门办事,绝对是他这两年做的最聪明的一件事!
这样的收成,只要肯干,村里许多地少的人家,不用吃野菜充饥了,原本朝不保夕的人家,能存下些钱粮来。
条件再
好些的人家,甚至还能吃上自家种的麦子,不用全都拉去卖了换成粗粮。
人老了有个病痛也能狠下心进城去看看郎中,若家里有聪明的娃娃,省省口粮也能送去认几个字。
想到这些,村长都觉得心中颤动,他恳切道:
“我们武港村每个人都记得这份恩情,日后您要是有什么用得着我们的地方,您尽管开口。”
村长身后跟着大半个村子的人,听到他的话,也纷纷道:
“就是,咱都记得这份恩,要是您开口谁打盹不应,我第一个揍他。”
“您日后肯定能当上大官的!”
……
这嗓门和架势,如果不是说的话,真让人觉得是要去干架一样。
顾璋道:“明年好生种,法子都是现成的,也好好带一带附近的村子,这便足够了。”
这样赤诚的情绪,着实动人,不过这一刻的顾璋确实没想过,日后竟真有一日,他们会给自己带来莫大的震撼和助力。
他当下半点不觉得自己会被大伙帮到,只根据自己到这边几日对稻穗的观察,还有之前去长阳村总结的点,给他们讲讲明年需要改进的地方。
他这一讲,顿时把晒谷场外围观的人给讲的激动起来。
他们是周围各个村子的人,尽管此前陆续来看过,但是当得知武港村今日称重之后,还是有许多人都努力抽出空来武港村。
他们被官差拦在晒谷场外,此刻有些焦急的朝里面挥手,迫不及待道:
“还有
我们!”
“顾大人,我们是不是也能跟着学,明年也收这么多?”
“武港村自己留种之后,剩下的良种是分给我们各村吗?我带了银钱,能不能今日就买回去?”
谁也不确定良种够不够,谁也不确定会不会名额不够,毕竟谁也不想再等两年,三年,才轮到自己?
这和眼睁睁看着地上有钱,却被周围人全部捡走,自己一分钱没捞着有什么区别?想想就觉得心痛了。
整个晒谷场都被围住了。
声势浩大,连学院院长、宁都知府都差点被吓到,可从来没见过这个阵仗!
随着附近村落的麦收逐步推进,武港村白天人越来越多。
即使宁都知府站出来说,会向整个宁都推广经验,也有许多人不放心,生怕良种被人提前买走分走。
顾璋他们这些来游学的书生,还有一起来的夫子、院长,可以称得上是落荒而逃。
萧学政原本让学子去四周村落收麦子的想法,都没来得及实施。
毕竟要是再不走,恐怕武港村都要被踏平了。
宁都各处,都在丰收。
一匹匹快马在官道上驰骋,一道道消息被送往府城。
“增产了!”
“慧县周边村落,均产2石2斗!”
“宁都梨县丰收大吉,高产至2石4斗。”
顺流而下的船只,带来的也是丰收的好消息。
整个宁都府城都热闹起来。
甚至即将来到的秋闱,都没能盖过去这样热烈的气氛。
顾璋在家里写《宁都增产经验
》与《注意手册》
也不是很厚的书,大约也就平日里几篇文章的长度。
即使他写清楚有关良种、田地、肥料其中原理和作用,怕是也没几个人看得懂,要能懂这些,必须要有一定的基础,要么就要有如燕老一般广博的见识。
他最后没找理由搪塞不去游学,也是想最后在收获前,亲自看一眼田里麦穗的状态。
“爹,你再说说,你打春下乡之后,麦子有多高?”
顾璋边写边问。
顾大根用手比划:“大概这么高,我不会记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