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这会儿,正在猜测自己的好大侄儿能够中第几名。名次高一点呢,起步就高一点,别像他爹似的,六十多了才升迁到待制,这辈子是摸不到执政的边咯。
“表兄文章是好的,自然名次不会差。”
张巡反正不泼冷水,跟着张母吹呗。
“无锡李氏乃是诗礼之家,人所共闻的。”
大嫂真氏在家,就得侍奉婆婆,所以侍立在张母的一侧。
倒是她的两个女儿坐在下边儿,正在望着前厅院内含苞待放的杜鹃。今年春天雨水确实见少,连带着外头桃花都开得迟了。
对了,我好大侄儿呢?
好大侄念书咯,奔十岁的年纪,早就开蒙,每天都得学习。因为预备着之后要去扬州的,所以没有请什么专门的先生来教。若是久居在常州,现在要么塞进城内的书院,要么就送去茅山上的几所有名山房求学。
现在就在族里面的义学,和其他年纪相仿的同宗子弟读书。张巡当年也去过,不过没什么上进的能力,粗通文墨而已。
后来便宜爹去世,便宜大哥入朝为官,而且老头临死一封遗表,张巡就荫了郎官,读不读书也就罢了。
“行在有信来没有?”
张母点着头,但还是挺着急的。
“殿试总得隔上好几日,况且还得金明芙蓉赐宴呢。”
张巡能理解张母的想法。
两人闲聊了一会儿,张巡就又提及了那个暂时迁进城内居住的建议。战火已经烧到了安庆和建康之间,谁知道什么时候烧到常州?
还是搬进城内,至少有堵城墙挡着,安全不少。
可惜张母还是那个说法,祖先庐墓在此,况且打仗是朝廷的事,关她一个老太婆什么?就算是鞑子来了,也不会劫掠她这样的老太婆,反正就是不走。
你咋不说,你要和老头死一块儿呢?
示意一旁的大嫂也帮着劝劝,大嫂只是微微摇头,显然也是劝过的,并没有什么效果。
“况且鞑虏来,首要的就是攻城,在城内如何保全?”
张母出身世家,见识远非一般小门小户的可比。
贼来入城,兵来散野,就是道理。
贼匪打不破城池,所以就应该往城里面躲。正规军来了,那就要往山野里面跑,因为军队是要攻城夺镇的。
“鞑子来了,甲马齐飞,乡野更难保全啊。”
张巡可不敢对元军的军纪做什么太天真的预估,要么拉一标保安队作甚?
“那就避走太湖,甲马再飞,能飞进水里去?”
张母居然连避入太湖都考虑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