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皇权共天下豆瓣 > 明与首辅太监共天下(第2页)

明与首辅太监共天下(第2页)

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四方躁进之徒及功臣武夫失职者,争走其门,馈遗金帛、名马、玩好,不可胜数。

——《明史·奸臣传》

胡惟庸是安徽定远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功臣之一。

洪武三年,靠着李善长的关系一路飙升。朱元璋称帝时,任命胡惟庸为中书省参知政事。之后,他又代替汪广洋担任了左丞相一职。

洪武六年正月,右丞相汪广洋被贬职,右丞相一职就此空缺很久,胡惟庸以左丞相的身份独专相府事务,直到这年下半年,朱元璋才又重新起用汪广洋为右丞相。

胡惟庸在任期间专横跋扈,甚至在处死或黜陟某些官员时都不奏请朱元璋,自己就决定了。

这种做法触犯了朱元璋的大忌。

御史中丞刘基曾说过胡惟庸的坏话:“譬之驾,惧其偾辕也(胡惟庸好比一匹劣马,让它来驾车,必然会翻车坏事)。”

后来刘基生病,胡惟庸便趁探病之际投毒暗害了刘基。大将军徐达对胡惟庸的行为甚是痛恨,胡惟庸便诱使徐达的看门人福寿图谋徐达,因福寿予以告发,胡惟庸的奸计未能得逞。

而事实上,朱元璋对于权力制衡的技术用得炉火纯青。

自古以来的“狡兔死,走狗烹”

到了明朝建立后仍旧是不可避免的。朱元璋一直想搞掉这些开国大臣,又不想背上骂名,胡惟庸的为所欲为难道朱元璋看不懂?说白了就是以权制权、借刀杀人。

搞死了刘基等人,胡惟庸的作用基本上就到头了。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的谋反罪行被告发。朱元璋这次怒不可遏,下令诛杀胡惟庸等官员。

胡惟庸被杀后,与其有牵连的谋反案继续蔓延,一直延续到洪武二十三年,所有参与胡惟庸谋反案的人及其家族全部诛杀,前后人数达三万余人。

事后朱元璋还亲自颁布《昭示奸党录》,告诫臣下,切以胡惟庸为鉴。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借着胡惟庸一案,朱元璋直接废除了丞相官职。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的考虑,显然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是随着相权和君权的矛盾不断加剧而形成的。

但丞相制度延续了一千多年,废除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适当的机会。于是朱元璋先是忍着争夺相权的激烈倾轧,之后来了一个大清洗。

整个明朝是造反打下来的,朱元璋的目的是建立一个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社会,而以丞相为首的中书省这一行政权力机构造成了很多阻碍。

朱元璋没让刘基当丞相,就说明他根本可以不设丞相,他认为相权会造成对皇权的制约和威胁,而胡惟庸个人因素所起的作用,恰恰将朱元璋废相这一变革的时间提前了。

通过对明初三相,特别是对胡惟庸由受宠到谋逆伏诛过程的了解,可以使我们从一个侧面看到明初君主政治的黑暗。

但是废除宰相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干。朱元璋从此不仅成为国家元首,同时还是政府首脑,大权独揽。这件事听上去很爽,真让其事必躬亲,军国大事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等着皇帝的批示,皇帝就不会觉得舒服了。

据史书记载,从洪武十八年九月十四日至二十一日,八天之内,朱元璋批阅内外诸司奏札共一千六百六十件,处理国事计三千三百九十一件,平均每天要批阅奏札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这样一来,皇帝必须是像朱元璋这样特别能干、精力特别旺盛的人才能胜任,直至累死自己。

所以朱元璋在遗诏中说他自己:“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

至此,丞相一职彻底退出官僚系统,但换汤不换药的另一个大权官职的设立,也足以让一人的行政权力大到可以对抗皇权。

◇明朝内阁大臣的职责

借着“胡惟庸案”

废掉了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后,毕竟个人精力有限,朱元璋这个明朝的CEO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做到身在朝堂中,而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于是又不得不在殿阁之内召集一群顾问。

于是他于洪武十五年,仿照唐宋旧制,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以其常授餐于“大内”

(天子宫殿之内),常侍皇帝“殿阁”

之下,起宰辅的作用,为避宰相之名,故名为“内阁”

“内阁”

一职源于唐玄宗时,最开始在宫廷内阁设置翰林学士。这原是一般行政系统以外的差遣,不计官阶,也无官署,只是在宫廷内的学士院住宿,以待皇帝不时宣召,代皇帝起草文件。李白就任过这个官衔。

直到唐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这个职务才日趋重要,由于兼有顾问、幕宾、清客的身份,整天不离皇帝左右,常有进言的机会,有希望参与政务,直至升任宰相,所以为仕途中人所羡慕。后来习惯以翰林学士为清要之选,于是几乎形成不是翰林出身的人就不能正式拜为丞相的惯例。

到了宋代这个高度重视文官的朝代,进一步抬高了翰林学士的地位,设立翰林学士院,与实际掌政权的政事堂(中书门下)枢密院居平等地位。

朱元璋挑选的这些顾问的工作职责也稍微提及下。

(一)内阁拥有“票拟”

之权(文秘)

票拟就是代皇帝草拟各种文书,大部分是关于六部、百司各类政务奏请文书的批答。

这种制度用在朱元璋和朱棣这种强势帝王身上,皇帝说啥就啥,照着皇上意思写就行了。可以提点建议,但是压根儿别想完全控制皇上的思维。

但是越是到后期,深宫长大的帝王压根儿就没见过世面,哪晓得那芸芸众生、普天之下的实际情况。那咋办啊,顾问们写吧,建议也顾问们提,写完皇帝按个印就完事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