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浩摆了摆手,“说实话,我刚才也感到很意外,但是您看,这些民众真的是由衷地欢迎您,欢迎我们。”
赵瑗望去,只见几乎所有的民众们都手持着鲜花或者各式各样的礼物,再不济者也是对着赵瑗等人拱手行礼。
所有人都在对着赵瑗等人夹道欢迎,他们口中喊着“郡王爷千岁”
等等之类的口号,每句话中都满含着对赵瑗的感激和敬意。
这甚至让赵瑗产生了种错觉,仿佛他现在不是在大宋,在这刚刚经历过战争的边陲小城,而是回到了现代的闹市区,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明明这天不是节日,但和州城内的所有人犹如过节了一般地,他们站在两侧欢呼雀跃着,其热闹程度比之真正过节都尤过之而无不及。
他们是真心地在用热烈的掌声和感激的目光欢迎赵瑗和保护这些百姓的勇士们凯旋归来。
赵瑗嘴角忍不住地微扬,心中温暖。
这,不正是他想要的吗?
这正是他想要的让每一个民众都拥有的自内心的真心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所谓徽宗朝时那“六贼”
吹嘘出来的“丰亨豫大”
;不是所谓秦桧之流所追捧的“天平永固”
;更不是那已然逝去的大唐帝国一直被人趋之若鹜,然而竟然还能在开元八年闹饥荒饿死人的“开元盛世”
。
史书中的所谓盛世,大多都是史学家记录下来的用于粉饰太平的工具罢了,倘若“丰亨豫大”
是真的,那为何还会有后来的“靖康之耻”
?倘若“开元盛世”
是真的,那为何还会有后来的让天下离乱近十年的“安史之乱”
?
盛世,当是天下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而不是所谓一城一地的中央贵族沉醉于奢靡享乐、好大喜功的“虚空”
强大。
盛世,就应当是此时他赵瑗面前这些百姓们自内心的笑容和祝福。
“就像您那天说的,”
史浩道,“只要我们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去改变,星星之火便可燎原!”
“您的观点理念深入而先进,史某佩服!”
赵瑗瞥了一眼他的老师,没有吭声,但也没有反驳。
是啊,就像那天他说的。
强悍如大宋艺祖赵匡胤,也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出改变,进而彻彻底底地扭转了五代那兵荒马乱纲常沦丧的乱世。
人死不可以复生,过去的事情自然没法再改变,所以能做的只有认下之前那屈辱的大宋,吸取教训,然后着力于未来的改变。
然后,打回临安,驱除秦贼,接手国家,保住并延续它,引导它往前走,走一条光明的、崭新的路。
“为了这一刻,”
赵瑗望着面前的百姓们,缓慢而坚定地说道,“将我们燃尽又如何?灰烬亦能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