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期卖完两万多斤鱼,这是一个很难完成的任务,过了年,就没有几个人买鱼了,现在正是农村人进年货的时候,如果不赶上这个时候把鱼卖出去,就不得不低价卖给鱼贩子,那就只有一块多到二块一斤了,相差太多了,玉米一家人是不太想这样的结果出现的,忙了一年到头收入少一半,搁谁心里都不舒服。
三天后,长沟村玉米家的鱼塘边围了好多人,这些人有些是本村的,有些是其他村的,他们来这里是看玉米捕鱼的,也是来买鱼的。这个时候,鱼塘已经只有最下端一小块地方有水了,一条条的鱼在水里相互挤着。黑黑的一片。
“玉米,我要二十条”
一个大汉说着就拿着袋过来了。
“我要十条”
“我要三十条”
“我要五十条”
“我要五条”
……
玉米一家人外加田申汉忙得不可开交,田六妹负责做饭,有时间就帮着过秤,午饭是轮流换着吃的,一天下来,卖掉了两千条,共计五千一百斤。
那丽莲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多鱼,看着有些人自己去抓鱼,有些人则等着玉米他们给抓鱼,那场面,她看得也想下水去玩玩,终究还是没有去,一是太冷,二是玉如义不让她玩水,怕她冻着不好。
晚上玉如义开拖拉机带着那丽莲回镇上去了,车箱里还装了一些鱼,是比较大的,三斤多的和二斤多的。
到了古学梅店前面,停下车提着一桶鱼去店里跟孙守良打了个招呼,说“叔,鱼放哪里”
。
“学梅,小义送鱼来了”
孙守良叫了一声,从后面厨房传出古学梅的声音“听见了,如义,来这里”
。
“好的”
,玉如义把鱼提到后面,把鱼倒在她拿过来的桶里。
“今天鱼卖得怎么样?”
古学梅问。
“还行,卖了五千多斤”
玉如义回答。
“不错哦,明天一天就差不多可以卖完了呢”
古学梅说。这时孙守良也走过来看着这鱼。
“但愿能卖完,过了年就得继续养了,我们家明年的事多,养鱼的事不打算做了,准备把塘给亲戚养着”
玉如义说。
“你们这鱼养得还可以呢,一年养到这么大,已经是最快的了,外面那些专业养鱼的也差不多就这个样子”
孙守良说。
“真的”
玉如义有些不相信,他觉得这是孙守良不是真的夸他。
“真的,外面那些来的七八斤的大鱼那是养了两到三年的”
孙守良说。
“这样啊”
玉如义提起桶说。
“不然呢”
古学梅笑着说了一句,在后面轻轻抵了一下玉如义的屁股。
“以为他们一年就能长到五斤多呢”
玉如义说完往外走,再去提另一桶鱼。
“哪有那么快的,越大的塘养鱼越是慢,而且生长度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