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研究生一面心里暗骂“人傻钱多”
,一面从资料库里东拼西凑的选了好几种作物,在一个小时后就把资料给了杨艺。
粮食有了,接下来就是家畜类的了。杨艺的选择是猪和羊。
老规矩,5ooo块!委托畜牧专业的把资料整理出来,包括饲料方面的资料也要一起给出。
资料到手后,杨艺现了《母猪的产后护理和《东欧白猪与本土黑猪杂交品种这两篇世界名着。
嗯,这就应该差不多了吧!
考虑到几年后的北方大旱,杨艺又请专业人士画了农村手压式小型抽水机和大型抽水机的详细图纸。
最后,再整理一下8o年代的工业化肥技术。
齐活!
有了这些,对几年后的大旱灾应该能有所帮助吧。
准备好了这一切,杨艺回到了1953。
老规矩,夜深人静,农业部领导办公桌,投放走起!
做完这件事的杨艺觉得自己升华了。如果这个世界有功德一说,那杨艺觉得自己可以直接成圣!
两天后的大领导会议室里。
农业大学的院长和几个教授也在现场。
“大领导,资料我们已经基本过了一遍。”
“那说说,你们能把资料里这些农作物和家畜给弄出来吗?”
“能!”
大领导们长出了一口气,总算是不需要再继续投大量资金和科研力量了。
“那你们多久能拿出成果?”
“两款抽水机很简单,一年之内就能搞出来;
家畜类需要在欧洲的同志帮忙,引进种苗后,通过不断跟本地的杂交,得到资料上说的那个优秀种苗。估计有两年时间就可以取得成果。
农作物就比较麻烦一些。虽然这些资料已经能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但是每一步的步骤还是需要时间的。估计到大规模提供种子种植,需要45年的时间。
化肥这东西吧……造出来很容易。但是需要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投入啊。这东西不成规模的话,完全没有意义啊!
另外,领导。我们真的很想和这位提供资料的同志见上一面。和他面对面的交流一下这些资料上的问题。
还想问问他,他提供的耐旱作物、抽水机,难道是在提醒我们要预防旱灾吗?”
领导们听到旱灾两字都是一个激灵。都是从旧时代走过来的人,1942年那场大旱灾也还记忆犹新。
“*校长,各位教授。请你们无论如何,提前把这些抗旱作物给研究出来,并且推广下去!”
“领导,我们会尽力的。那位同志,我们能跟他见一面吗?”
“恐怕不能。”
“哎,我知道了。这些资料,估计也是那位同志花了极大代价才弄来的吧!隐蔽战线的同志,真是了不起啊!”
当天下午。
秦淮茹过来打扫的时候,杨艺对她说了一句
,
“嫂子,今晚你过来一下。我有点好东西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