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我们一起把衣柜搬进去。”
赶紧翻篇,说的就不是我。呵呵!
叶青宁好想笑,这个时期的2o岁男同志真的好单纯。是新世纪男生没法比的。
三人合力把衣柜成功抬进屋里安放在炕边。刚开始空荡的屋子现在都被填满了,只要把行李归纳好就行。
“我们要去领粮食,要一起吗?”
徐爱国和方俊俩人是被这三人吵醒的。看时间已经不早了也就不躺了,约一起去大部队。
苏启军是大哥,他说了算。两个小的也不回答,都看向他。
“那就一起吧。时间不早了,晚上老知青会有欢迎会,你们总要出席的。”
中午姓何的来说的。
各自锁好门,几个人有说有笑的出。还没到前院,嚷嚷的声音就已经传到几个人耳朵。
“你凭什么不给我们用啊,我们也是知青。”
徐招娣不明白只是在厨房用柴火烧锅水洗洗,这女人一回来就骂人。
她家里人口多,除了父母,兄弟姐妹就五个。听名字就知道爸妈是重男轻女的,她上有一个姐姐,下一个妹妹,后面才是两个弟弟。从小就不被疼爱,吃最少,做最多。所以下乡的才是她。
可没想到下乡第一天就被骂,哪还能忍啊。
“你用之前你问过我们了吗?知青院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老知青一点一点攒出来的。柴火也是我们上山捡回来的,你凭什么用的这么理直气壮。”
黄红烦死了。自己来这里已经三年了,每次来知青都总不安宁。
这种情况,叶青宁几人不想理会,反正已经听出个大概了。说白了就是没问人家,就用了人家东西还很牛。
没给吵架的两人反应时间,几人直接走出院子。
从知青点去大部队,一条路走到黑,直走转弯就到。步行十几分钟。
跟知青点同排,隔几米就有一院子,围墙高,挡住了里面情况。
走走看看,大家房子都差不多,以土建的为主。红砖头房不多,大都是近两年建的。
艰苦的日子,人们比较朴素,老实。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早早起,早早睡。
青川县位于东北南边,靠近北边。
福田大队有一百六十一户人家,共83o人。
领粮食很简单,每人领一袋。里面有1o斤大米,1o斤红薯,3o斤玉米面,领完签名就行。
他们是租房的,还交了一年租,签了份租约。
村书记,大队长,村会计三人都在。大队长给他们介绍两人。
村书记田胜,是村里的老人,59岁。
村会计胡朴的,是县里调下来的,47岁。
知青对他们来说代表着麻烦,好吃懒做,自以为有文化,看不起乡下人。除了大队长,另外两人只是公事公办,并不热情。
苏启军全程陪同,说了不少好话,烟也了不少。
最后几个人借了大队的单脚木拉车,拉着粮食回去。中途还遇到不少下工的老知青和村民。
婶子们打量着几人,从头到脚开始议论。
“这几个就是早上刚到的知青吧?听王桂香说在她家换了不少东西,一看就知道是家里不差的。”
“这几年来的知青又不是没有家里不差钱的,但又怎样呢?还不是和我们一样上工下工,有的还嫁在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