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闻言不解:“这怎么能是火坑掉脑袋呢?”
“一来为大明创收,二来也能让当地老百姓更赚钱。”
“三方共赢,何罪之有?”
齐兴宇面不改色,立刻在脑海中搜索大明王朝的经典剧情。
“第一,老百姓刚刚平稳十几年,土地对于这些经历过饿殍遍野的百姓来说,是有格外感情的,你要如何让老百姓摒弃这种安全感,去搏一搏养蚕赚钱?”
“第二,土地谁来负责收,谁来负责管理,陛下会如何看待这件事?”
“第三,商人无利不起早,扩大了养殖那按理来说成本就会下降,可是桑农又想多卖银子,这矛矛盾该如何解决?”
“第四,好的丝绸产自于川渝和浙江,如果扩大桑田生产,必然会让这两个本不富裕的地方更加缺粮食,到时候粮食必须从外省运输,那么问题来了,如何保证农民购买到的粮食不会涨价?”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多产出来的丝绸,消费给谁?”
很显然,齐兴宇这五个问题直指核心,直接让李善长哑口无言。
到不是李善长不聪明,想不到这些问题。
主要是李善长的阶级不同,他看问题的方式也有问题。
很显然,李善长虽然已经不再当官,但是李善长看待问题的时候,还是抱有一种“百姓愚昧”
。
以及“这都是为你好”
的傲慢感。
在治国治民之中,傲慢就是一个权力走向衰败的祸根。
李善长呆愣许久,瞳孔微微颤动。
过了好半天,才哈哈大笑起来,只是笑声中充满了苦涩。
“亏我自认为大明的子房,看来是我多想了,这么简单的问题,我居然一个都没想到。”
“老夫,受教了。”
李善长天生聪慧,自然只需要轻轻点拨就能听明白。
齐兴宇看着已经顿悟了的李善长,幽幽开口,说下了一句后世的名言。
“弱小和无知从来都不是帝国崩溃的原因,傲慢才是。”
此言不愧是后世名言,话一出口就如同天大洪钟笼罩住李善长,让李善长感觉到从骨髓深处涌起的震惊。
“大明……有君乃是幸事。”
“齐所正放心,哪怕我那老朋友不听此言,老夫也会极力劝阻与他,定不会做出天下人皆讨不到好处的事。”
齐兴宇放下喝完的茶杯,对李善长说道:“还有别的事?”
李善长摇了摇头:“没了,今日找齐所正,所为的就是这一件事。”
齐兴宇叹息一声:“韩国公若是平时无事,少看一些经典名著,不如到农村包下一块田地,和农民同吃同劳。”
“单单是知道农民过的苦有什么意义?没有经历过怎么牢记在心。”
“对了,回头我便和陛下提议,日后官员选拔任免,必须要有在民间和农民同劳同苦的过往。”
“这种人即便是成了贪官,也知道百姓的底线在哪,好歹不会做出大乱子,比那些只知道看圣贤书的人,强上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