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结束后,整个战场仿佛被一层死寂的幕布所笼罩。空气中除了偶尔传出的几声低微的呻吟,就是那些濒死士卒无助的哭泣,这些声音在空旷的战场上回荡,显得格外凄凉。四周一片沉寂,仿佛连风都屏住了呼吸,不敢打扰这肃杀的氛围。
战场上弥漫着浓厚的血腥气息,这股气息几乎让人窒息。空气中似乎都染上了铁锈般的颜色,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英勇将士们挥洒的热血。断箭残枪散落一地,与破碎的战旗和战鼓的残片交织在一起,仿佛在诉说着刚才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
两军将士的遗体,更是随处可见,他们或俯或卧,杂乱无章地重叠在地上,有的手中甚至还紧握着兵器。
在血迹斑斑的谷底,凝固的血块在阳光下显得格外刺眼,仿佛是在无声地控诉着战争的残酷。
远处,几只乌鸦,更是早早等在空中盘旋,发出刺耳的叫声。
……
作为胜利的一方,唐军士兵们开始有条不紊地打扫战场,搜集战利品。这是一项既重要又繁琐的任务,但士兵们都怀着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尤其是荆南新降的士卒,他们为了表现自己的忠诚和积极,更是格外地卖力。
战场上,士兵们忙碌的身影穿梭在每一个角落。他们仔细搜索着敌军的遗弃物,寻找着有价值的战利品。有人捡起地上的刀枪剑戟,有人搜寻着敌军将领身上的贵重物品,还有人专门负责清理战场,将敌我双方的尸体分开处理。
几乎战场上的每个角落里,都有唐军士兵们摸尸、补刀的身影。他们认真检查每一个倒下的敌人,确认是否已经彻底死亡。对于那些还在挣扎的敌军伤兵,他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补上一刀,以绝后患。
然而,在这片忙碌和喧嚣中,有一个人却显得格外沉静,那便是刘骏。他静静地站在一旁,目光深邃地注视着战场上的一切。与将士们喜悦欢庆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刘骏的脸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
这打的是什么仗啊?刘骏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无名之火。他原本以为,以四万大军对阵敌军两万,又占据了有利地势提前设伏,这场战斗应该能够轻松取胜。然而,战斗的过程却让他大跌眼镜。
士兵们的战斗力远远没有达到他的期望,战术执行混乱,许多士兵甚至在战场上慌乱逃窜。要不是他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斩将夺旗,加之,敌军将领刘平,刚愎自用,更是战场贪功这场战斗恐怕早已溃不成军。
刘骏不禁开始反思,是不是自己太过急于求成,对这支新组建的部队期望过高了?他想过这支部队仓促成军,战斗力可能不会太强。但他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会表现得如此糟糕,烂成这个样子。
这样的结果让刘骏深感失望和愤怒。
然而,失望和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刘骏知道,他需要冷静下来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办法,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和战术安排是否存在问题。是不是应该更注重士兵的训练和素质提升?是不是应该加强战术指导和协同作战能力?
刘骏想过,自己手中的这支部队仓促成军,战斗力可以不会太强。
但刘骏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会烂成这个样子。
如此一来,倒是打破了刘骏的很多部署。
本来,刘骏是想继续率军深入魏境,寻找魏军主力,继续分而歼之的,就像后世努尔哈赤在萨尔浒之战中,歼灭明军主力那样。
当初,努尔哈赤的成功,就在他对战争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战机的敏锐捕捉之上。在那个历史性的时刻,努尔哈赤果断地抓住了明军兵力分散的时机,展现出了作为一位杰出军事统帅的远见和胆识。
那时,明军由于其庞大的规模和复杂的指挥系统,常常出现兵力分散的情况。努尔哈赤抓住时机,毫不犹豫地率领金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明军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并且努尔哈赤的战术非常明确,他采取了一路一路歼灭明军主力的策略。精准地分析出明军的弱点所在,利用金军骑兵的机动性和冲击力,不断地对明军进行分割包围,然后集中优势兵力进行歼灭。这种战术的运用,使得金军在战场上如鱼得水,所向披靡。
在不到十日的时间里,努尔哈赤就率领金军连续击破了三路明军,歼灭了数万敌人。这一系列的胜利,不仅巩固了金军在辽东地区的地位,也为他日后建立清朝奠定了基石。
现在,刘骏面临的局面,其实和努尔哈赤也差不多,甚至在敌军在汇聚到上庸之前,可以说是比昔日明军还要分散。毕竟魏国,可不是辽东那一隅之地,川蜀驻军要想和祁连边军,汇聚在一起,他们两军加在一起要走的路程,都快要赶上后世的长征了,而这也恰恰给了刘骏大量操作的时机。
可唯独有一点,那就是刘骏手中的唐军,和昔日努尔哈赤手中的八旗精锐能一样吗?
八旗精锐能连需作战,打破明军,可他们能吗?
刘骏望向战场上那一道道身影,他心里是一点把握都没有。
这要是真带着他们去硬刚魏军主力,再接连打几场,像今天这样的恶战,刘骏估计自己的军队,甚至可能都会有崩溃的可能。
所以,刘骏立马改变了策略。
在清理完战场和收纳好俘虏之后,刘骏果断下达了大军,向不远处的兴州挺进的命令。
其实,面对这些战俘,刘骏的心情是复杂的。刘骏本来是不想把他们吸纳到队伍里面,在是杀还是留之间,刘骏也纠结了许久。
对于吸纳战俘进入队伍,刘骏是心存顾虑的,战争的残酷和不确定性太多了,他担心这些战俘在关键时刻会成为不稳定因素,甚至可能对自己的队伍造成威胁。
然而,这次战斗的结果让刘骏不得不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唐军的伤亡实在是太大了,许多英勇的将士在战场上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的离去让刘骏深感痛心。刘骏知道,如果想要继续战斗,补充兵力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吸纳战俘成为了一个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刘骏明白,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甚至可能带来一些潜在的风险。但是,他也清楚地认识到,这是当前情况下最为可行的办法。
在吸纳战俘之前,刘骏进行了长时间的思考和权衡。他考虑到了各种可能的情况和后果,包括战俘的忠诚度、战斗力以及可能带来的安全隐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