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狭窄的山谷,人为变成了S型。
诸葛瑾大喜过望,带兵全速通过。
姜阳说要给诸葛瑾压阵,其实并没有骗他。
诸葛瑾刚冲杀出去,姜阳就命黄权领兵四千,去布置战阵了。
之所以布置乘S型,并把中间的道路留出来,主要是为了给败退回来的吴军留下撤退的空间。
如果把道路封死,吴军溃败的时候,不仅要自相践踏大半,还可能把蜀军的阵线冲垮。
现在这样的布置,既可以让吴军通过,又可以更好地防御魏军:
路两侧的军阵,就如同江陵的双城,可以互为引援。
那狭窄的通道,在两侧汉军的弓箭覆盖之下,魏军冲不过去。
是的,姜阳早就预料到诸葛瑾要大败而回。
按理说,打伏击战最好的方式,当然是把山谷的两头一堵,把曹贼围在里面揍。
可姜阳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就是曹贼虽然败了,仍有七八万兵马,不是他这两万人吃得下的。
而且这虽是山谷,但仍然很宽,最窄的位置也有数百步,要想用火攻,也并不容易。
所以一开始,姜阳就没打算把曹仁的八万兵马全部吃下。
没有在山谷两头设伏,而是把兵埋伏在离山谷入口比较近的位置。
();() 目的也很简单:等司马懿中军通过之后,杀他的后军,烧他的粮草。
没想到,曹军如此谨慎。
不仅安排了老百姓探路,还把军队分成若干部,每部几千人,一部一部地通过山谷。
如果让他的计划成功,该头痛的就是姜阳了。
他的两万人马在山谷里,不可能一直隐藏下去,只要被发现,曹军两头一堵,被包饺子的就是他。
姜阳猜想,一定是司马懿的手笔,能与师父诸葛亮杀得难解难分,的确有几分水平。
于是,姜阳果断调整战略:把曹军堵在山谷外面。
之所以让诸葛瑾扑出去,就是为了打草惊蛇。
告诉司马懿,此路不通,请绕行。
曹军能绕吗?
只要曹军想回当阳,答案就是不能。
因为夷陵到当阳只有这一条官道,其他地方,都是连绵的大山,纵然有一些猎人农户走出来的小路,也行不了大军。
官道日常是要维护的,定期清理路边的杂草、枯枝。
而那些小路,可没这个待遇。
以此时优越的生态环境,地上的枯枝败叶能有半尺厚,曹军只要敢走,姜阳就敢放火。
虽然没有孜然,这样一顿以曹贼为食材的烤肉,想必闻着都很舒心。
为防止曹军狗急跳墙,姜阳放了一千兵马出去,守住各個峡谷,不为阻敌,只等防火。
张郃领兵前来,看到了姜阳布置的军阵。
暗暗估计了一下,发现破不了,就领兵退了回去。
原本他还担心回去的路上遇伏,可一直出了山谷,都静悄悄的。
原本他还有些庆幸,可司马懿听到后,却长叹了一声。
“唉,不知伏兵领军大将是谁,其领兵之能,懿远不能及。
大将军,接下来,只有派信使到当阳,请文远(张辽)来救。”
司马懿的话,让曹仁、张郃等人听得云里雾里。
这司马懿聪明如狐,难道对方也有一只狐狸?
司马懿自以为看破了姜阳的部署,却不知姜阳也在等着当阳援军的到来。
他要围点打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