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李向阳又找王大锤和一顿啤酒,而且还和他的表哥赵尚龙见了面。
一看到赵尚龙,李向阳都感到有点惭愧,在他面前,自己就像一个小孩子。
“龙哥,你个子又长高了?”
“没有呀,还和以前差不多吧!”
“草,差不多,到底差多少?你快两米了吧!”
李向阳只想骂王大锤的表哥和表弟们,都长得这么高干嘛?还浪费粮食,衣服。
“阳子,我弟弟来信说,你介绍他们几个去打篮球,这个篮球能考上大学吗?”
“能,绝对能!”
李向阳看到他们几个在县酒厂打过篮球,虽然练得时间不长,但是年轻有活力,只要把基础打好了,考学都没有问题。
而且一位经常来酒厂打球的体育老师看到了,直接找到了李希利,说升高中没问题,到时让几个孩子去一中直接找他就是了。
“那就好!”
赵尚龙满意地和李向阳对喝了一杯酒。
“龙哥,你不打篮球太屈才了。”
“我还是不去了,只要我弟弟们能上大学就行。”
赵尚龙还是和老家人一样的旧思想,不认为打篮球有前途,而上大学是他们的梦想。
一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中这几个大个子,总的有一个人付出吧。
赵尚龙作为家中的老大,他必须出去挣钱,不然以后他几个弟弟如何上大学?
李向阳感叹了了一句,也不再劝赵尚龙什么,而赵尚龙感觉在馒头店里干活很满意。
像赵尚龙这样的人在农村多的是,他村里就有一个,两米高的个子,那大巴掌,还有他干活的工具,都是特制的,而且一个人能吃几个人的饭,现在还在老家的砖瓦厂干活。
“阳子,现在人手不够呀!”
在和赵疙瘩谈好的第二天,赵疙瘩就找个车把东西搬走了。
这个时候想找人干活,有点不现实,需要等到麦收完才能抽出人来。
“再等等吧,十几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我让香琴来这边的店里,和二丫凑个伴,一人一个摊子卖馒头。”
即使王大锤在这段时间涨了工资,但还是有四五个人回家去帮家人麦收了。
几个店铺都面临人手不足的情况,而且王大锤也估算过了,如果回家的几个人都回来,还需要四五个人才能支撑起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