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这件事他可以留心一下,看有没有机会复制刘瀚的成功经历。
――――――
“远远,你下午的数学没有考好吗?”
王景林坐下后关心地问了一句。
王远点了点头,一个“爸”
字卡在喉咙说不出口。
这也不能怪他。
自从他把王景林抓奸在床后,两人的父子关系就变得非常紧张。
从那之后他就一直没有喊过“爸爸”
,即使19年王景林出狱后帮他成立了影视公司,他也没有因此彻底原谅对方。
“我听你妈说你的情绪波动很大,其实大可不必。
我早就跟你说过,不争一时之短,须争一世之长。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平复心情,从容面对明天的考试……”
王景林到底是当领导的人,张嘴就是一大堆道理,王远懒得听,低着头扒拉饭碗。
出生于1951年的王景林出身贫寒,他能够爬到今天的位置确实有过人之处。
王景林信奉外圆内方的处世之道,表面上温和友善,长袖善舞,上级关系融洽,群众基础扎实。
实际上他也有自已的政治抱负,只可惜他的副手位置让他必须保持谦谨低调。
直到2000年升任为临钢一把手后,他才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使苟延残喘的临钢再次焕发生机,成为全国排名前十的大型钢铁集团。
在此过程中,他不可避免地触动了一些人的利益,再加上他自已也犯了一些不该犯的错误,才会有后来的牢狱之灾。
――――――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撑船打铁磨豆腐。”
解放前王远的爷爷奶奶是临州城内卖豆腐的小商贩,两人一辈子共生育了八个子女,只活下来五个,另外三个早夭。
解放后两人参加了政府组织的生产自救豆腐社,勉强把五个小孩拉扯大,只是日子一直过得苦巴巴。
贯穿了王景林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最深刻记忆就是“吃不饱”
。
为了给家里减轻负担,他初中毕业就去了祖国的最北方当兵,每个月可以得到一些粮票和补贴。
不过那时当兵发的都是军用粮票和地方粮票,拿到临州也不能用,所以王景林每次回家探亲都要背上几袋大米和面粉,辗转两千多公里。
这种情况在当时很常见,几乎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直到转业后王景林被分配到临州钢铁厂工作,吃上了商品粮,家里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王景林出身寒微,李素琴却不一样。
王远的外公以前是公社书记,别看官不大,但是权不小,家境非常殷实。
这么说吧,即使在三年困难时期,李素琴和弟弟李广生也能天天吃上白米饭。而且她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村人十八岁就能进城当工人,普通人连做梦都不敢做这样的梦。
要知道那可是72年啊!99%的知青还在乡下吃土,她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却可以鲤鱼跳龙门,进城当工人。
所以当年李素琴嫁给王景林绝对是下嫁,这也是她后来想不通,患上抑郁症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