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实验条件本身就不能成立。因为在所有测量过程中,就已经受到了那些因结合得“紧密完美”
而不可见的灵素的干扰。
();() 所以那些物理定律,本身就是灵素与物质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这个观点并非新近出现,它在黑暗时代出土的“阿什莫尔文献群”
中就有记载。因其能跨越千年解答这个世纪初才被提出的问题,而重新获得世人的关注。它的最初版本是文献群中一篇假托圣王“哀尔伽德”
之名写下的对话录,其中称深层力量到物质表层的流溢,静穆如“在光中结实的麦穗”
,其中只有“为风所扰动”
的部分,才会发出细微的声音。
“巫师们听见麦田的悉簌声,就以为麦穗是从风中结出。”
在这篇对话录的开场,虚构的“哀尔伽德”
将灵素与深层力量比喻为“风”
和“光”
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喧嚣孱弱,后者沉默强大。但在后面的篇幅中作者又逐渐补充说:
“风是被剥离的光”
。
那些可以被生命所利用的游离灵素,仅仅是从寂静的流溢中剥落的部分。
在这个比喻的框架下,今日安赫学者们的疑问其实仅仅是:“为什么麦穗可以在无风的条件下成长。”
它的答案早已藏在问题之中,仅仅排除那些游离剥落的碎屑,本来就无碍于宇宙的运转。
如果生物—星辰—矿物的以太通道中流淌的灵素就是来自深层世界的所有力量,那么它们显然远远不够支撑整个物质世界的形成和运作。又一个证据是,如果尽可能抽空一定范围的以太场,附近的物质也不会崩塌,运动也不会静止,甚至,无法察觉到明显的影响。
万物的动因是否来自深层世界?镜像律意味着理型界确实决定了物质界,灵素的“物结化”
暗示了物质确实由灵素产生,尽管这种物结发生的场所在自然界根本无处寻找,但这还远不足以推翻圣王的宇宙论。
但如果“风光比喻”
的假设是成立的,那么就存在着远远比这些容易被察觉的灵素更为庞大的力量,每时每刻又静默无声而地主宰着现实世界。
而如果这份力量的流溢依然是完美的,人类观测到的那些碎屑(灵素)没有从中脱落,也许巫术就将在世间不复存在。
那么,究竟是什么让“风”
从“光”
中剥离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