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镇心满意足的从仁寿宫出来后,直奔武英殿。
“传朕的旨意,让几位内阁大臣和户部尚书王佐到武英殿议事。”
半路上,朱祁镇下旨道。
回到武英殿,朱祁镇翻看着近几年大运河漕运的记事。
“陛下,几位阁老已在殿外等候。”
侍卫进来禀报。
“叫进来吧。”
“臣等参见陛下。”
“平身吧。赐座,看茶。”
朱祁镇合上记事本,看了看几人,会心一笑。
还真是人以群分,物以类聚。就这四五个人,也能泾渭分明。新入阁的高谷和马愉靠的比较近,而杨荣和杨溥则是比较近。
朱祁镇也没在意,端起茶杯喝了口茶,道,今儿把你们叫来是有个事和你们商议一下。
“杨荣,你是工部尚书,你说说朝廷每年花在漕运上的钱有多少。”
杨荣一愣,皇帝怎么突然关心起漕运了。
“陛下,自宣德元年起,朝廷每年花在维护漕运上的费用平均是15o万两左右。但是自宣德五年起,这个数字逐年有所增加,每年大约增加3o万两左右。”
“每年南粮北运,能转输多少粮食?损耗几多?”
朱祁镇又问道。
“每年转输约67o万石左右,损耗……”
杨荣看看王佐,欲言又止。
“损耗多少啊?”
朱祁镇又问了一遍。
这时,新进的户部尚书王佐(原时空王佐应该在正统六年被任命为户部尚书)站起身道,“陛下,臣近日便查历年来漕运账册,现每年漕运损耗都有所增加,平均每年递增2o-3o万石左右。宣德九年开始至今,南方的盐损耗更甚,多达4o万石。”
“为何损耗这么多?”
朱祁镇面无表情的道。
“回陛下,漕运衙门那边报上来的理由不是运河堵塞多暗礁以致漕船倾覆,就是遇大风雷雨天气…”
。王佐额头微微渗出汗珠,这些理由如果皇帝不问,他根本不会说,说出来谁他妈信啊?
每年朝廷拨给漕运衙门的维修费用高达15o万两,却还能连年堵塞,护漕银哪去了?是个人都知道怎么回事。
“呵呵,每年15o万两的维护漕运费用,还能损耗这么多,真是奇闻怪事。”
朱祁镇冷笑一声。
“陛下,臣请陛下遣钦差赴江南彻查漕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