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东宫福妾(清穿) 起点 > 87 扬州(第1页)

87 扬州(第1页)

清朝有个不大出名的诗人,叫汪沆,他写了一首有关扬州的诗还挺出名的,叫:“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着瘦西湖。"

这人用“销金一锅子”

说透了扬州的奢华。

而瘦西湖写词也是因汪沆这首诗有了名气,以前瘦西湖的名头并不响亮,那地方本来叫保障湖,还有许多人照旧用旧名称呼。

但他说这个瘦字,实际上不是为了形容扬州的西湖水面狭长,而是讽刺两淮盐商钱多到烧手,审美也不正常了——看腻了丰腴的女人,竟然开始喜欢“白幼瘦”

了,专门养出一群柴火棒一般的女人当小妾,就是著名的扬州瘦马。

程婉蕴之前到过了通州、天津,算“见过世面”

了,但扬州的繁华真的很难用语言来描述。

自打唐朝起,扬州就因位处要冲,漕运兴起后,逐渐发展成了盐业转运中心,这地方沿着古运河,北到洛阳长安、南到江西,西到蜀中。

还没到扬州码头,在宽阔的江面上就能感受到扬州商业的兴旺了,运河上的漕船在人肉眼望去不着边际的江面上是编列成四五条纵队,数百里绵延不绝,相随而行的。太子爷虽然身份贵重,但被无数船只堵在江上,也只能缓缓降下速度,慢慢排队进了港口。

在扬州进港就花了一个多时辰,是真的叫“千帆过尽”

,程婉蕴这才知道通州和天津那码头都算冷清了。

德柱是跑过扬州做买卖的人,他给程婉蕴解释:“扬州有十个造船厂,每年造船两千多艘,两淮盐运都需在扬州转运,每日就有成百上千艘船在扬州停泊、往返,押运官船的官兵也是数以万计的,另外□□船工更是不计其数了,真就是应了那句话弘阿巨舰、千舶万艇’!去年扬州一年销了200万引,算起来有10亿斤的盐呢!”

注1

“真是不得了的场面呐。”

程婉蕴还在船上咂舌呢,太子爷就在一边抱着胳膊拿眼斜她:“扬州因盐运与漕运而昌盛,阿婉你怎么会不知道呢?"

程婉蕴一阵心虚,强装镇定:"我为何要知道,我们家又没有盐窝子。"

太子爷就但笑不语。

程婉蕴心虚地轻咳一声,眼神飘忽地望向远方,假装在欣赏码头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的热闹繁华景象。随即,她猛地灵光一现——太子爷特意带她出门,不会存着到了扬州这里用她这

个姓程的歙县出身的侧福晋方招牌狠狠宰割徽商一通的想法吧?

其实程婉蕴也不知道自个在心虚什么劲,她程家真的没贩过盐啊!太子爷这纯属是地图炮了。

康熙年间的盐业制度,主要还是沿袭明末的“纲盐旧制”

,简单来说,就是“商人承包盐场雇人制盐晒盐、商人收购、商人转运、商人经销”

的“商人专卖制度”

朝廷会先估量当地几个盐场的产量几何,制定“纲册”

,然后进行招商引资,给愿意过来投资盐场的商人发放专门的盐引,每年按盐引上规定的行盐数量征税。没有“营业执照”

的商人,一概不得染指盐业,这就是清朝的引盐制度了。

朝廷有了这个招商引资的政策以后,各地商人立刻闻风而来,去两淮各地出资承包了盐场,注册了大量的“XX盐运有限公司”

及其子公司以后,就顺道把总部按在了盐运集散中心、两淮盐运司所在

地——扬州。

而这个纲册注册以后,是可以世袭的。也就是说你多爹申请了营业执照(申请执照的手续费大概是一二千两),成了公司法人。然后你爹爹不幸嘎了,你就可以合法继承自家公司,去当地衙门办理一下法人变更手续,就可以继续开办这个公司了,所以盐商们管盐引叫“窝本”

至于为何程婉蕴必须得额外澄清自己家并没有盐窝子……当然她这个澄清说明在太子爷眼里依然十分苍白无力。

因为嘛……打从明朝起,扬州的大盐商大多都出自两个地方——山西(晋商)、安徽(徽商)。而在清代的两淮盐商中,以徽歙商人势力最大!请注意,这里写的不是“徽州商人”

,而是特意、单独使用了一个“歙”

字,也就是强调徽州府歙县商人的意思。

明清两朝,一般在两淮盐地设置八个总“代理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