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后,云芳陪着李慕文和云丰进京赶考。因为是第一次进京,且路途遥远,李广安和李慕行也陪着他们一起去了。
同去的还有刘展鹏带着他的书童。
这样一行七人,大多都是孔武有力的男子,云芳也有防身的手段。可以说比较安全了。
这四年,云芳和李慕文一直在佟莹莹帮忙找的房子租住,因为种种原因,他们没有申请学子房居住。
来到府城书院的第二年,就有一场会试,但是李慕文的文章在书院夫子来看定是取不上的。
即使有云芳的帮助,府城书院的夫子也只是说火候未到,若是以这种学习进度再学三年,就应是能考上了。
云丰在他们来府城书院的第二年考中了秀才,本可以选择留在府城书院读书,但是云芳娘却毅然决然地把云丰送来了云芳这里。
云芳娘相信以云芳的能力定是能把自己的弟弟也培养成举人的。
果然不负云芳娘的期盼,就在去年秋天,云丰以十七岁的年龄,成为了整个益庆县最年轻的举人。
甚至在整个江辽省,像云丰一样大的举人都极少。
云丰中举时,往来的客人快把云家湮没了,好在有李家的帮助,才把宴席顺利完成。
这几年云丰还没有定亲,在他中举消息传来后,媒婆几乎挤满了云家院子,但是都被云芳娘一一回绝了,云丰年纪尚小,若是接下来两次会试有机会考中,他说不定有更好的姻缘。
即使考不中,四年后定亲云丰也才二十一,也来得及。
云丰也不想定亲,他想找一个像姐姐那么优秀的女子,他曾去偷偷看过媒婆给他介绍的女子,现比起姐姐那都是远远不如的,所以他并不想与这些女子中的某一人定亲。
去年十月初一,云丰也进了府城书院读书,云芳接着一起辅导云丰和李慕文。
教导云丰的不仅只有云芳一人,李慕文也常常教导他,可以说,这一年李慕文可以说是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
白天要去书院读书,晚上回来,姐姐和姐夫轮番上阵,但是一年时间,云丰进步非常快,让夫子都感到十分惊讶。
在年初,夫子就说李慕文文章火候已到,可以去京城试试这次的会试了
但对于云丰。夫子是不太建议云丰去的,他没有李慕文沉稳,积累的也没有李慕文多,又年少气盛,夫子怕他若是失败了被磨没了锐气,就此折戟,所以不建议他去。
云丰却不愿意,即使这次科举他不中,他也想去体验一番。若是有幸得中,以他这样的年纪,定是能名传四海。
哪个少年郎能拒绝的了这样的诱惑,所以在年初,云丰同李慕文一起交上了文书,要参加这次会试。
刘展鹏倒不是第一次进京赶考了,不过上次赶考,刘展鹏没能得中进士,这些年李慕文与刘展鹏相交甚多,在刘展鹏会试落榜后,李慕文没少劝慰刘展鹏。
后来时常陪着刘展鹏共同学读书学习,两家更是时常往来,交情越来越深了。
云芳与佟莹莹的交往也多了起来,后来才知道佟莹莹父亲竟是正四品礼部侍郎,是实打实的京官,云芳本有些疑惑刘展鹏和佟莹莹有些门不当户不对的时候,佟莹莹给她解了惑。
原来佟莹莹的父亲和刘展鹏的父亲年轻时在同一家书院读书,后来一起进京赶考,二人便商议,若是二人都能在这次会试中考取功名,那就定为儿女亲家,以后在仕途上互相帮助。
二人果然同时都考中了进士,不过佟父为二甲,刘父为三甲,但二人还是遵照承诺,为佟莹莹和刘展鹏定了亲。
这次佟莹莹没有陪着刘展鹏同去京城,是因为佟莹莹又有了身孕,而且才怀两个月,不能奔波,刘展鹏就安排她在家养胎,只让书童跟着一起进京赶考。
这四年,云芳曾和李慕文看过无数的郎中,因为她一次也没有怀上过孩子,不过郎中都说她和李慕文的身体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无论是李家长辈还是云芳娘心中都很焦急,但大家都没有催促她,李慕文更是常常安抚她。
但云芳心中怎能不急,尤其是每次回益庆县时,看到田甜家的田长瑞慢慢长大,她心中想要一个孩子的想法越强烈,这次她同李慕文一同进京赶考,也有去京城看看郎中的想法。
七人赶了两辆马车,在路上颠簸了七天才到京城。
京城显然比江辽省冷很多,二月的天仍有未化的积雪。
好在出前夫子提醒过他们,他们准备了不少厚衣服。
他们到达京城时,距离会试开始还有将近半个月的时间,若是一直住在客栈,不仅人来人往休息不好,费用也很高。
李慕文和云芳商量着要去租一个院子,若是租不到再继续住在客栈。
刘展鹏却已经找来了。
刘展鹏在一进京城时,就去了岳父家拜访,被岳父安排在了一处三进的院子中,之所以没有安排在家里,不是不重视刘展鹏,而是想让他更好的读书。
家里太过吵闹,怕影响到他备考。
这三进的院子距离贡院也就只有两里地,和岳父来了这里后,刘展鹏征得了岳父的同意,让李慕文一家人也同自己一起住在这里。
岳父走后,他马不停蹄地找到了李慕文一家。
李慕文和云芳都不是占人便宜的性格,最后商量好,住在那里给刘展鹏二十两银子,刘展鹏同意了,他们才决定与刘展鹏同住的。
因为刘展鹏的原因,佟莹莹的父亲礼部侍郎佟任初常常来这处宅子指导刘展鹏。
连带着,他也常常考教李慕文和云丰。
二人更是让他连连肯定,内心为自家女婿交友的的眼光表示肯定,在他看来,李云二人都是才华出众的人,即使这科中不了,再考两次也定会中举的。
距离会试越来越近了,佟任初的应酬也越来越多,他最近写的一篇诏文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得到消息的考生都来向他请教。
他没想到就连自己头上最大的山,礼部尚书竟也下了请帖,请他过去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