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玉珍提醒道:“还不止呢。今年如此艰苦的作战。绝大部分上了战场的士卒要赐散官一级。所有除了新兵之外的所有士卒赐谷物一石。”
“军功爵制。”
范中也不知道是对谁说的,不过人人都听见了。
“没错,我就是要让士卒们闻战则喜。有了一级散官,士卒至少能养活老婆孩子了。”
“主公所虑,臣远远不及。”
“主公睿智,臣驽钝…”
…
一时马屁如潮,臭不可闻。
“好了,我们继续说事。除了士卒,还有社长,里正,隅正,县令,将领,凡是有功足以升散官的都升,不足的就留到下次立功够了再升。这事需要个章程,戴寿和张文炳商议个方案给我。”
“臣领命。”
戴寿心中暗暗连苦,这样一搞开支直追四百万石。
这真是要命!
肯定还要采买铜、铁、布匹、食盐,处处需要钱。
更主要的是现在控制的土地上缺盐、缺铜、缺铁。
不过据说益阳附近能淘金,但是也不知道能有多少。
总之就是愁人!
与戴寿心情相反的是现场的将领,他们心中笃定自己至少都能升官一级甚至几级。
范中想得更精准,他估计主公在抛出散官制度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今天。
证据就是当时散官最高的戴寿都还有很多升职空间。
他默默算各个主要将领的功劳认为明三的功劳第一,理由就是阻碍元军为围困灃州创造了条件,再就是取灃县、取常德等。
自己和俞君正谁都可能拿第二。
不对,第一其实应该是主公本人。用人第一,谋略无双,只是有些过于谨慎。
“明年还要把洞庭湖水寨中的老营搬走一部分到新松滋。另外我的意思是要还建造一座新城,作为政务府的驻地。你们参谋一下哪里合适?”
“应该是区域的中心。”
“交通应该便利。”
“应该有足够的平地来营建。”
“还要安全。”
…
“主公,臣以为华容县可行。濒临洞庭建一大城,有山湖之险,又有地利之便。”
众人一细想,觉得果然不错,去哪里都方便。于是纷纷赞同。
“那就这么决定了。正好那两个县的土地基本都在元帅府手中。又省了不少麻烦。”
“另外还要设置两座新县,渔洋县和洈水县。”
明玉珍说完拿舆图指给众人看。
……
反正就是处处需要钱粮,戴寿人都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