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队书记到村支书,沈国顺做了二十多年,四年前退下来,胥长明被选为村支书。
沈国顺退休,镇里给出的理由是年满六十,到了退休年龄,实际上知情人都清楚,他和镇书记邱青松不对付。
沈国顺人很正直,做事尽心尽责,不媚上也不欺下,在村民中威信很高。
反观邱青松,完全是两路人。邱青松今年四十三岁,原是太华乡的书记,五年前调到徐塘镇,虽说是平调,其实挺有讲究,乡比镇的地位低,向上晋升的几率也小。
邱青松好大喜功,喜欢做表面文章,而且虚荣心特强,总想让人前呼后拥,彰显他的威风。来徐塘镇那年,各地都盛行办乡镇企业,邱青松为了尽快做出政绩,一口气上马了八个镇办企业,他还不满足,要求各村都要办企业。
南胜村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办厂并不合适,沈国顺象征性的办了一个面粉加工厂,实际上就是三台机器,给村民们加工面粉、面条和饺子皮。
邱青松当然不满意,非要沈国顺在砖瓦厂和玻璃厂两个项目中选一个。沈国顺觉得两个项目都不合适,顶着不办,把邱青松惹火了,在沈国顺还差半年才满六十的时候,就让人进行村委会改选。
毫无悬念,沈国顺被拿下,胥长明接任。胥长明年轻,那时候才三十六岁,想法很多,所以邱青松说啥他做啥,从不打折扣。
胥长明当书记后,一心想把砖瓦厂和玻璃厂都开办起来,遭到了村民们一致的反对,特别是玻璃厂,对周边环境的破坏太大,胥长明最后没办法,只能选了砖瓦厂,结果开了不到一年关门大吉。
胥长明这么一折腾,在村民中毫无威信可言,用村民的话说,见了面不骂他已经算是给他面子了。
就这么一个人,指望他去协调老李头家的事,真是天方夜谭。现在南胜村的村民,但凡家里有点什么事,依然习惯性的给沈国顺汇报。
小五跟方宇诉苦过好多次,不想让老爷子再多管村里的事,退了就退了,再管就会得罪胥长明,村官也是官,谁也不愿活在前任的阴影下。沈国顺也不想管,但挡不住人家找上门来,难不成你真闭门谢客?
方宇看着沈国顺,说,“沈叔在村里威信高,大家都愿意听。”
沈国顺自嘲道,“不行喽,我一个糟老头子,要权没权要钱没钱,怎么做人家的工作?现在没人愿意听你讲大道理,也没人跟你谈感情,要解决问题,最现实的办法就是拿钱来。”
谢震说,“这是老李头家的问题,也不能指望村里出钱解决啊。”
沈国顺叹了一口气,说,“老李头说当初种树的时候胥长明支持的,现在就是希望村里帮他想办法。”
方宇说,“就算是支持也没说是兜底吧?如果村里开了这个口子,其他人家也效仿,出了问题找村里,这不乱套了。”
沈国顺摇摇头,有些无奈的说,“我问胥长明当初怎么跟老李头说的,他支支吾吾不说实话。”
江万川说,“他不说实话让他拿钱出来解决啊。”
沈国顺“切”
的一声,说,“他自己都半年没拿到工资了,家里的婆娘跟他三天两头吵,他还拿钱出来。”
谢震说,“村里现在都穷到这程度了?”
沈国顺说,“现在根本没钱,我和我老伴的退休工资都大半年没拿到了。”
方宇诧异的说道,“阿姨的退休工资不是教育局有专项拨款吗?市里也有明文规定不得拖欠教师工资。”
沈国顺摇摇头,说,“没用,我听说都被镇里挪用了。现在的情况是,上半年等市里经费拨下来了还上一年的欠款,下半年接着欠。”
谢震说,“可是我看那些镇领导过得很潇洒,该吃吃该喝喝,一点都不耽误。”
方宇问道,“镇里的几家企业效益怎么样?”
沈国顺鼻子冷哼一声,说,“还效益?除了水泥厂和石子厂,其他都要关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