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群熙熙攘攘,小贩叫卖声此起彼伏,街边商铺应有尽有。
古代繁华的街景在她眼前缓缓铺展开来,仿若清明上河实景图。瑾音只觉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的目不暇接。
看了好一会,她才好奇问道:“奎叔,大山哥,咱们千水县也就是个县城,怎么看起来如此繁华有气派。”
“这你就不知了吧!”
大山哥抢着回话,“咱千水县处在几条大河交汇处,这几年啊,水运兴起,去往苏杭的行商少不了在咱们这边歇脚,带着咱们县城也富裕起来了。”
奎叔自进了城,就牵着牛在前头走的缓慢走,听闻也不住点头:“确实不错。前些年北方一直打仗,所以水运兴起,咱们千水县可比原来富裕多了,处处能见外来的商人贩卖货物。”
瑾音点头,原来如此。
牛车停在一处嘈杂小巷口停下,小巷比较狭窄,牛车进去怕是堵了别人家的道。大山指了指巷尾的那户人家:“这是到大伯家了,我去敲门!”
“大山哥、二叔,快进来!”
门内一个七八岁少年打开大门,扑上来挂在他手上,很是开心。
奎叔将牛绳系在巷口的柳树下,上前招呼这少年:“文山,这是瑾言的姐姐,你该叫瑾音姐。”
叫作文山的男孩好奇的看了看瑾音,露出笑容:“瑾音姐,瑾言和你长得真像。”
“文山,就你一人在家?”
奎叔擦了擦汗,问道。
“母亲出去买菜了,让我招呼叔和哥坐一会,她一会便回来做饭,父亲和庆山哥去顾府送家具了。”
杨文山一一回道。
“叔,哥,瑾音姐姐、随我进来喝口水。”
杨文山招呼他们进去坐。
“饭就不吃了,我和你哥哥姐姐还着急去卖菜呢。”
奎叔一看天色已大亮,便撸起袖子,从牛车上拎起一麻袋蔬菜、红薯、土豆,放进小院里,便着急要走。
这小院不大,甚至有些拥挤。院中堆满了木料、木屑以及一些做好的家具。
“瑾音姐姐,你今天去看瑾言吗?”
杨文山提来一壶水,帮她们倒水,瑾音忙接过道谢。
“文山,你认得我弟弟?”
瑾音一听,便抬头望着他。
杨文山拍拍胸脯:“当然。我和瑾言关系挺好的!瑾言他们酒楼就在书院旁边,他算术厉害,有不懂的我还跑去问他呢。”
说完这话,杨文山也有些不好意思的笑。
瑾音一想,问:“文山弟弟,你平日和瑾言接触的多,瑾言他心里头还想念书不?”
“当然想!”
杨文山急忙说,又猛地打住话语,瞧了眼瑾音,挠了挠头,“瑾言虽然从来不说,可是。。。。。。我知道他肯定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