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对望一眼,同时点头。
别尔根道,“罕王请放心,鹿山,我们闭着眼睛也知道怎么走。”
朱常瀛陷入沉思,良久,看向郝大贵。
“大贵,你们营能扛住鞑子的骑兵突击么?”
郝大贵起身立正,“能!”
“如何扛?”
“长枪阵!臣若后退半步,军法处置!”
朱常瀛沉思半晌,方才开口。
“好,就照此准备吧,至于何时行动,等我命令!”
“姚定邦,库中盔甲还有多少副?”
“回殿下,百六十七副!”
“都下去,那些缴获也下去。”
转过头,朱常瀛看向巴亚。
“这些甲胄,你们三部平分,算算,应该有三百七十披甲。无甲者,禁止出战。军需补给,你们需要什么,商议过后今晚之前必须报我!”
这一准备,又是两日过去。
六月初二,大地重获新生。
洪水痕迹犹在,但草木纷纷抬起头,不似前几日那般破败。
然而绝大部分低洼地仍旧泥泞,炮车难以通行。
不能继续等下去了,因为马匹已经勉强可以行进,敌人随时可能跑掉。
有些令人疑惑,享受雨淋日晒的鞑靼人居然还没跑,仍旧在鹿山北部高地盘踞。
探哨每日数报,敌军数量大致千人有多,日日有炊烟,而且一日三餐!
朱常瀛就纳闷了,那荒草甸上长土豆了不成,做给谁看呢?
至于传说中的鞑靼主力,则完全没有踪迹。但大部队有牛有羊有车,综合分析,应该还在百里之外呢,没可能顶着洪水赶路。
但万一呢?
战争,总是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思索再三,朱常瀛果断忽略这个万一。
掌灯时。
太平寨、哈鲁温、富安屯三部列队集合。
几声号角,朱常瀛目送队伍出寨,消失于茫茫夜色。
这是一支奇兵,朱老七寄予厚望。
凌晨三时许,伯力升起炊烟,全军饱食。
四时半,寨门大开,朱常瀛亲自带队启程赶往鹿山。
此战,卫队连、骑四营全员出动,步骑混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