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说到这里的时候,常浩南已经能够听到,从观众席后排传出了低沉但整齐的惊叹声。
雷达抓不住、红外会假锁。
最常见的两种制导方式已经全部失效,纯光学制导又几乎无法应用在中远程防空领域。
这个瞬间,很多空军军官脑海里都出现了一个同样的念头。
只不过领导在场,谁也不好贸然开口。
最后还是由空军负责人以半开玩笑的方式说了出来:
“这么一看,好像轮到美国人把大口径高射炮拉出来防空了?”
原本还有些紧绷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就连前排长们都露出了忍俊不禁的表情。
9o年代初沙漠风暴行动刚结束那会儿,华夏方面看着手里各种各样的红旗2子型号防空导弹,意识到这东西难堪大用。
于是在迅采购俄制s3oo系列的同时,只好拉出了一批大中口径高炮充数。
至少不怕电磁干扰,可以打弹幕进行覆盖式防空。
也成为那个时代空军防空部队心中难以言说的伤痛。
而如今,所有制导方式面对己方的高音武器全部失效,那么留给美国人的,似乎也只剩下这最后一条路了……
旁边的另一名长也是笑着摇了摇头,补充了一句:
“这应该算是用高射炮反导……”
而提起“高炮反导”
这个关键词,又瞬间有人坐不住了:
“要不然咱们在政策上开个口子,就跟美国人说,我们当年搞64o工程的时候还留下了一门42omm口径的反导大炮,如果有需求的话,可以把技术资料整理出来,并以优惠价格提供给他们……”
整个地下指挥中心顿时弥漫起快活的空气。
作为共和国初代目反导拦截项目,64o工程的规模和设计范围极其庞大。
仅具体的拦截形式就有导弹、高炮和激光三套方案。
尽管都没能像7o1o雷达那样真正投入应用,但还是积累了不少有益的技术。
此时台上的常浩南花了好大力气才没有跟着一起笑出来,为避免最后憋不住,只好一本正经地切回技术话题:
“实际上,就算他们真的把高炮搬出来,也完全不可能通过覆盖射击的方式进行拦截。”
本来,大家只是开一开大洋彼岸老对手的玩笑,没谁会当真。
结果一听他这句话,马上全都严肃了起来。
笑声也是戛然而止。
常浩南则示意操作人员把画面切换到毛道雷达站传送过来的数据。
只见雷达显示屏上呈现出断断续续的几组零散数据点,却根本无法连成任何一条光滑的曲线。
“我们这次测试的战略预警雷达尽管规模较小,但工作原理和预警过程与美俄的同类产品几乎一致。”
常浩南介绍道:
“从结果可以看出,传统导弹预警系统只能捕获到非常零散的数据,而据此强行推算出的弹道信息则完全不着边际,比如这一次,计算落点与实际命中位置之间偏离了大约……”
他飞计算了一下陇原省西部与东地中海之间的距离:
“大约6ooo公里,是我们导弹射程的三倍……总之在‘玄鸟’执行最后一次变轨机动之前,对方甚至不会知道我们瞄准的目标到底是哪里。”
尽管一众长的心理阈值已经被调到很高,但这个消息还是有些过于炸裂。
“也就是说,给防御方留出的实际反应时间,甚至比之前所说的12分钟更短?”
良久之后,才有人问道。
“如果以确认命中位置来计算的话……”
常浩南转头看了一眼屏幕上的数据:
“那只有大约半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