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颇有点相似之处,亦是冯梦龙笔下的吝啬鬼人物形象,只是做了大部分改动,只留吃毒饼子那一段。
故事总体引导人们行善,又是与当朝官家推崇的佛教“慈悲为怀”
的思想相契合,也没犯忌讳,且又语言生动有趣的,虽是平凡无奇的市井小故事,但润色、细化一下也有四五万字。
那老板看了颇为满意,直接给了六两银子一口价,吃过另一家的亏后,小江春也不敢再幻想一夜暴富了,只磨来磨去将银子磨到八两,最后整本卖与了生花坊,免得牵肠挂肚忧心销量的。
待月余之后这市井话本儿得了好些人喜欢,虽不至于如《谁谓女子不如男》般的售罄一空,但也为书坊赚了好一笔钱了,双方各自欢喜不提。
江春一边专注学业,一边苦不堪言地背着胡沁雪偷写话本儿,但始终记忆有限,能想起来的就那些,越往后愈加艰难,别人若是原创的,那就叫“江郎才尽”
;她这却只能叫“黔驴技穷”
罢了!
黔驴技穷不消好久,好在熟药所的工可以渐渐上手了,有了稳定收入,心又安了一些。
修治
时间进入六月份,天气一日热胜一日。
六月初三可休一日,初二散了午学后,江春往街市上去称了六七斤五花肉并三斤的纯瘦后腿肉。
之所以买这多,是想着高氏肚子愈发大起来了,比前两个月还馋肉,但这大家庭的难处又是不能只给她一个人躲着吃的,要吃就大家都得吃,待再分到她嘴里也就没多少了。
至于那三斤纯瘦的,她是想用油炸成酥肉,外面用层鸡蛋面给裹严实了,吃个四五天也不容易坏,家去就道是高洪舅舅让带回来给高氏的,令她放房里每日吃几块,众人就算有意见也无法,谁让她们没这样的“后家”
呢?
虽然早有心理准备,以前也在妇产科病房实习过,但等真正见着高氏那六个多月的巨大肚子时,她还是心惊的,才月余未见,她的肚子就仿佛吹了气的皮球一样,鼓得更大了。
就算杨氏,也是差不多的月份,但却是差她差远了的。
据说王氏去请了有经验的稳婆来看过,都说高氏是怀双胎了的。
小江春也摸过脉,孕脉倒是愈发明显了,但客观来说,她是摸不出双胎来的。影视剧里演的随意切脉都可切出是否双胎的桥段本身就不科学,全是些不懂中医、不从事中医工作的人在“招摇撞骗”
。
至于性别,有明显的元阴元阳区别,一些有经验的大夫确实是能诊出来的,当然前提是这个大夫本身就很了解这妇人平素未妊|娠时的脉象,有准确的常态作参考,自然对异常的变|态也就容易推测了。
可惜江春也不是这种“神医”
,以前高氏未孕之前的脉象她没切过,现在自然是对比不出来的。
王氏自己倒是说过,高氏是酸的辣的都爱往嘴里送,铁定是龙凤胎。
当然也有村里人信誓旦旦地说高氏肚子尖尖,铁定是男胎。
而苏外婆来瞧了几回,道她面上没生甚斑,怕是怀的姑娘。
江春:……
无论是哪种说法,高氏皆是喜得眉目舒展,又有江老大和江春偷着补贴她,日子更是舒心不少,头两个月瘦下去的肉不消多久又补回来了。
只杨氏却是不爱听那些甚“双胎”
“龙凤胎”
的,明明苦等了五年才得来娃儿的人是她,却被高氏给抢了风头,心里憋着一口气却是无处诉说。
每日与江二叔吐苦水,二叔起先也倒是耐着性子安慰她,同样“换汤不换药”
宽慰人的话说到了,无论是说的人,还是听的人,俱麻木了……想要让二叔换着花样地安慰她,也委实是为难他那老实人了。最后,任她如何吐槽半日,也不见江二叔“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