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去請鄭大嫂做衣裳的時候,一家六口人擠在一間房裡,鄭大哥半坐在床上,腿掩在薄被下,滿臉死氣;幾個孩子面黃肌瘦,年紀小的兩個只有三四歲,聽不懂話餓得直哭。
說明來意後,二人將布匹和米麵並二百文錢放在屋裡唯一一張桌子上。
鄭大嫂本想推辭——做幾身衣裳哪裡用得著這麼多糧食銀錢?這是小宋夫夫心善,找了由頭接濟他們一家子!
可想著丈夫的身子,半個月沒喝一口米湯的幾個孩子,只能接了二人的好意。
於是鄭大嫂量了尺寸,做衣裳那是前所未有的用心。這救命的恩情,再用心也不為過。
往鍋底刷一層油,宋清熟練地貼上四張餅,「阿洲來看會兒鍋,餅子邊緣泛黃了就給它翻個面。我先把豬肉裝到車上。」
「好。」沈之洲嘴裡叼著餅,接過鍋鏟。
宋清把豬肉裝好,裝上一張乾淨麻布、幾根長竹竿,又灌了兩竹筒水帶上;向張升借的刀具裝在背簍里,裡面還有砍肉用的樹墩子。
匆匆吃了早飯,天邊才泛起魚肚白,兩人推著板車往縣城去。
鎮上人少,也沒有縣裡人富裕,而且往縣裡去可得少走兩刻鐘。
到縣裡的時候還早,街邊已經有幾個小攤販。選了一個好地段,沈之洲去人家鋪子裡買一桿秤,宋清一個人支起攤子。
這一條街都是專門劃給附近幾個村鎮的人賣東西的,沒有固定攤位,來得早就能選個好位置。
臨近中午的時候,會有衙役來巡街,一個攤子交兩文錢就能擺上一整天。
做板車時宋清特意讓老木匠在扶手下面加了兩條腿,這會兒放平就是一個現成的攤子。
拿出麻布把四個角綁到竹竿上,再把竹竿分別固定在板車上,一個簡易的棚子就搭好了。
一般攤子自然不用多此一舉,可這肉要是曬得久了,招蒼蠅得很。
兩人來過幾次,沈之洲也認識路,沒一會兒就把秤買了回來。
「你去書肆看書吧,回來的時候多買些紙墨。」宋清背著街,借著高大身子的遮擋遞給沈之洲一兩銀子,想了想再掏出十文錢,「餓了自己出來買吃的,午時之前回來,去吧。」
十文錢夠他吃碗麵再買兩把零嘴了。
沈之洲高高興興地把錢塞進懷裡,一溜兒小跑往隔壁街的書肆去了。
「小沒良心的!」見沈之洲頭也不回地跑了,背影都透著沒心沒肺,宋清笑罵一句。
時辰還早,小攤販們也逐漸多了起來。宋清攤位一旁是一個老漢和四五歲的男孩,另一旁是個十二三歲的小哥兒。
「大爺,你這賣的是蒜苗啊?」宋清搭訕。
「是哩,都是趕早到地里拔的。喏,還有露水!」老漢面相和善,說話也笑眯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