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多筹集一点钱,学校还搞起了勤工俭学。从外面接了一批加工活儿,糊纸盒子,把挣得钱全部捐出去。
可班里都是小姐少爷,哪里干过这个
报名时,面面相觑,一副不情愿的样子。有家长听说了,就跑来找校长,说“捐钱就捐钱,干嘛让我家小姐做这些粗笨活儿”
校长是个进步人士,和颜悦色地说“钱是小事,勤工俭学重在参与,学校希望每个同学都能体会到劳动的辛苦,这么做更有意义”
可说归说,还有是很多同学不愿参与。
甚至有家长想了个点子,安排家里的佣人过来,把小姐少爷的那一份领回家,干完了再交回来。
田小苗所在的六人组,第一时间报了名。
班主任老师领头,几个小同学围坐在一起,分工协作。
有叠纸盒子的,有刷浆糊的,有黏贴的,有打包的。田小苗拿着刷子,往纸盒上刷浆糊。冬子两手一捏,把盒子粘在一起。
利用课余时间,干了一个星期。终于按时交货了。
冬子挺胸凹肚,很自豪。
“小苗,这是我们自己挣的,跟家里要的不一样。”
“嗯。”
田小苗也很有成就感。
这是她第一次挣钱,虽然不多,可意义重大。
自打上学,田小苗就进入了另一种状态。
不同于托儿所的封闭,学校相对开放。
除了上课,各种宣传活动与时俱进,都是围绕着“抗美援朝”
展开的。大幅的宣传画,红色的标语口号,屋山头的墙报,教室里的黑板报。
田小苗置身其间,心潮澎湃。
她和冬子都是板报小组的,跟班主任一起出黑板报。她个子矮,就踩在小板凳上写写画画,用一双稚嫩的小手表达着爱国热情。
这只是宣传的一角。
在沪上,抗美援朝爱国运动轰轰烈烈,遍布每个角落。
放眼全国各地,更是如此。
机关干部、青年学生、工人、农民、还有文艺工作者都组织起来了,走街串巷,下到田间地头,积极宣传。注1
这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体国民都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想到这些,田小苗很激动。
能把坏事变成好事,人民政府的执政能力非同一般。
到了一月底,学校放寒假了。
田小苗不想呆在家里,就跟孙梅英去部队大院。
冬子跟她约好了,一起办作业。
梅子偷懒没去托儿所,要跟小苗在一起。
三个娃娃写一会儿字,听听无线电,嗑嗑瓜子。柳进原下班回来,看到三个娃娃坐在沙上,茶几上堆着三堆瓜子皮,就像比赛似的看谁嗑得多。
通信员打饭回来,大人和娃娃们凑在一起吃东西,就像一家人。
孙梅英中午不过来,在宿舍休息。
她怀孕五个多月了,身子笨拙起来。大旺想让她歇着,不用去伙房帮忙了,可她觉得憋在家里闷得慌,还是活动活动比较好。
炊事班照顾孙梅英,安排的都是轻简活儿。看到孙梅英会打算盘,就把收饭票、菜票的活儿交给她。
孙梅英干了几天,整理得井井有条,核账时一点也没错。
后勤处的同志夸道“梅英同志,进步可真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