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兰若蝉声讲的什么 > 第十八章 少室山中隐兰若 皆空堂前见故人(第2页)

第十八章 少室山中隐兰若 皆空堂前见故人(第2页)

所以外来宗教的庙宇,是万万不敢和太庙抢地盘的。

于是洛阳郊外佛寺连天的景象,只得应在了少室山上。

此时少室,从山脚到山巅,大大小小的寺,庙,洞,庵何止千数?

许多还来不及起名,因此通以兰若称之。

摩天岭下最大的一处官寺,正是当今魏天子元宏下旨建造的。

这处寺庙虽未完工,但是塔高地广,恢弘之势已见雏形。

兰若主寺也分做四苑,僧苑,兽苑,塔林和四夷馆。

兽苑,塔林,四夷馆的布置和报德寺略同,而前堂僧苑,又分四堂。

地论堂座为东天竺名僧佛陀跋托罗,汉号佛贤,曾为魏王讲解《十地》经文,由是开了堂口。

蜚驮堂座是自嚈哒国游方来的一位婆罗门,在天竺信仰里,只有婆罗门种才有讲解《蜚驮》的资格。

来到中原的婆罗门种可谓凤毛麟角,所以大家都尊称这位大师婆罗门而不名。

弥勒堂座乃波西高僧觉法。

波西国是自波斯迁徙到南天竺的一个族群,本来信奉的是火神6压真君,

后来受天竺宗教影响,演变出了一个中间信仰——弥勒。

皆空堂座空空空空,法号独树一帜,乃是当年后秦王族后裔,

因笃信汉传佛经第一典《四十二章经》,感经文而悟四大皆空,才取了现今的法号。

这四位游方座之上,另设道人大统,道人统,二统打理全寺。

这位大统自然是位华人,据说传承自龙树密宗。

龙树大师不但在中土佛教地位然,在西域也是数得上的字号。

有他的传人住持,自然不堕了中土威仪。

道人统宝念,出自秃氏支系,也算是沾了点皇系血脉。

宝念早年入了象雄国学法,在山外山中被奉为大法王,资历自是不浅。

这六位高僧,均是道高德隆,信众可不止限于中原啊。

因此这里的四夷馆可不像报德寺那般冷清,挤满了天竺,嚈哒,罽宾,高车,柔然,三韩,倭国甚至来自数万里之外扶桑国的僧人。

庆云这行人进了寺庙,还以为是到了高僧法显拜谒过的佛国。

往来者或高鼻深目,或短小髻,无奇不有,

怕是把大眼竖眼那对活宝拉来此处都不会显得如何扎眼。

有道是拜山拜水拜码头,几人早已换了缁衣,自言信众,带了布施礼物指名拜会大统。

搞这么大的阵仗呢,固然是为了把大哥引出来。

否则喏大一座寺庙就像是一座小型城市,聚笼了成千上万的信众,他们可要去哪里找人呢?

这些“薄礼”

其实也是魏王事先安排的,早就差人负在了马匹背上。

魏王笃信佛学,这兰若寺的几位高僧都是经他任免,所备的礼物又焉能不“投其所好”

大统一见这许多袈裟,缁布,上好的纸墨,檀香,

当然,也少不得一些黄白朱翠的“阿堵俗物”

心中便已明了这几位贵客来历不凡,立刻点齐了四堂高僧迎接贵客。

大统听说庆云等人想在寺中礼佛,自然高兴。

只是他们本是华人,按律入不得四夷馆,需要在僧院四堂中择一修行。

彼时佛教也是年轻宗教,地论,婆罗门,弥勒,经祖四宗,其实在教义教典、主神崇拜甚至教行规范上都又很大的分歧。

佛贤称婆罗门是外道;

婆罗门说救世主弥勒更歪;

觉法又指《四十二章经》是伪典;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