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刻,朝堂之上,仿佛听见了忠诚的赞歌,群臣虽感无奈,却又为大明留存的忠诚感到一丝慰藉。
朱标和朱允炆的眉头微微舒展,老朱感叹“危难之际,忠臣显身,国之幸也。”
朱标亦赞扬道“陈瑛之举,实为难得。”
苏铭听闻,嘴角勾起一抹复杂,陈瑛,这个名字他铭记于心。
这位,正是永乐年间赫赫有名的铁腕酷吏,以文字狱闻名于世,行事果断,不留余地。
然而,朱标似乎并未察觉苏铭的微妙情绪,问道“先生,你不为他的勇气所动。”
苏铭轻笑,眼中闪过一丝洞察“陈瑛,此人非比寻常。”
他解释道,“他的出现,犹如一股清流,让人期待。”
朱标好奇“先生之意,他也值得我们关注。”
“国难见忠诚,文官尊严得以保全,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朱允炆、朱标和苏铭决定一同见证陈瑛的行动。
他们随陈瑛踏入朱棣的军营,满心期待,却未曾料到,接下来的一幕让他们目瞪口呆。
陈瑛面对朱棣,没有宣读圣旨,而是直接将其掷地,毫不留情地指责朱棣的背信弃义。
他甚至没有提及撤军,反而以臣子身份自居,教导朱棣身为君主应有的责任。
这番举动,让朱棣虽表面谦逊,内心却暗自窃喜。
陈瑛的拍马奉承,恰好戳中了朱棣的骄傲与自信,他少年时便在徐达的指导下锤炼技艺,此刻更显得如鱼得水。
朱棣的笑容中,透露出一丝冷冽“朱允炆,当年他放过我,今日我绝不手软。”
回忆起在北平的那段伪装岁月,朱棣心中的恨意难以消解。
这一幕,无疑将朱允炆推向了深渊,而陈瑛,这位看似忠良的官员,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编织着一场权力的戏剧。
他的确行径凡,犹如一头潜伏于民间的猛兽,连最亲近的母猪都不放过,共享安逸的夜晚。
“陛下,李景隆已被打入天牢。”
传令官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犹如利箭直刺朱棣的耳膜。
“好极了。”
朱棣的嘴角勾起一抹冷笑,仿佛猎人闻到了猎物的气味,“那个蠢材,险些让我丧命,我绝不会轻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