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看了看那一连串的未接电话,随后跳转到微信界面。
通过微信消息,他得知自己日销售一千万册的傲人成绩,简单的回应几句后,他通过链接来到了张元清院长的帖子下。
帖子很长,大约有两三千字,
6寻耐着性子慢慢看了起来。
张元清的评价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从故事本身去评价,他第一句话就引起了大多数人心中的共鸣。
“故事中大部分情节过于巧合,有明显人为推动的痕迹。”
这句话简直戳中了许多读者的内心,不可否认的是,这本书的大部分故事之间都有着极为严重的巧合,不少人认为,这是因为作者在故意堆砌苦难。
每当福贵的日子逐渐好转,总会有接二连三的打击让他变得更加落魄,到最后,就连他的外孙苦根,都是戏剧性的被豆子给撑死。
帖子中,张元清用极为笃定的语气评价道:
“在我眼中,活着并不像是一本书,更像一本二十世纪所有中文小说的总标题。”
“他是一本浓缩了几十本当代文学的缩写本。”
“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故事的展和衔接都是靠着一个又一个的巧合去推动,但是倘若我们把这些巧合给拿掉,那么每一个故事都能衍生出更大的故事。”
“大家不必在意这些巧合,他只是故事的其中一个可能性,大家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巧合,那么故事会展成什么样?”
“如果福贵不去赌博选择好好守护家业,如果他没有遇到解放军跟着军队一路去到了宝岛,如果新来的县长不是春生。”
“比起把这一切说成是巧合,我更加愿意把它当成一种联想与想象的空间。”
6寻看到这,不由自主的点了点头。
比起上半部分的答疑解惑,下半部分则更像是称赞,他用各种角度称赞这本书的写作手法,去评价这是一种极其高明的技巧,还特地点出一个名词。
“不可能的三角。”
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这本书同时满足了作者,监管,以及小说读者三方满意的状态,这是一种极其难以触及的境界。
在帖子的结尾处,张元清这样评价道。
“6寻站在了一个极为疏离的位置,用近乎冷峻的笔法写出了福贵一家的悲惨命运。他以极其微妙和精准的手法,在书中高密度的写下了这几十年的命运。
这展现出了6寻流畅的写作功底,和对分寸感的老练拿捏,我不禁再一次对他出赞叹的声音。
很难相信,他能在这样的年纪写出来这样的作品,也不得不相信,或许只有他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张元清这不加以丝毫的赞美之情让6寻有些羞红了脸,毕竟他就是一臭敲键盘的,脸皮再厚也禁不起这样的吹嘘。
底下的评论区更有意思。
“啊对对对,我就是这么想的,张院长你真是我的互联网嘴替啊。”
“我呸,楼上的你还要不要脸,这种话都说得出来?脸不知道红一下?”
“真是想不到,我最喜欢的一位作者,居然只是一个刚上高三的学生?”
“刚看完还真就像院长说的那样,总觉得这一切太过于刻意,看完后才现,原来这都是伏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