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赔给了贾府,自己还混得那样凄惨了。
一想起了“黛玉焚稿”
的情形,张野便忍不住长吁短叹,有心想要救她,可又想着继续看一出真人演绎的《红楼》大戏,一时之间便感觉两难了!
“爹爹,你怎么不说话?”
,妞儿就比黛玉只大了三岁,这些天相处下来便和黛玉玩得极好,此时见张野的表情便好奇的问了道:“可是林妹妹有什么不妥么?”
听了小妞的问话,张野才猛然惊醒了过来,瞅着妞儿很的紧张黛玉的模样,便在心中暗自叹息了道:罢了,便给林黛玉一次机会吧……只当是补偿她的上一辈子!
黛玉其实就是“四大美人”
之一的王昭君转世,所以她才会和昭君一样多愁善感、一样的多才多艺……。
而她这一辈喜欢伤秋悲月的性子也多多少少受到了上一世生活的影响。
据《后汉书》记载:昭君字嫱,南郡人也。初,元帝时,以良家子选入掖庭。时,呼韩邪来朝,帝敕以宫女五人以赐之。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呼韩邪临辞大会,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丰容靓饰,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帝见大惊,意欲留之,然难于失信,遂与匈奴。生二子。及呼韩邪死,阏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书求归,成帝敕令从胡俗。遂复为后单于阏氏。
瞧瞧,昭君明明美得都“光明汉宫,顾景斐回,竦动左右”
了,美得皇帝见了都大惊,后悔着想要将她留下来,可偏偏因为清高的性子不愿意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以至于“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
。
而这还仅仅是她杯具人生的开头……
后来“及呼韩邪死”
。他儿子“阏氏子”
当了单于,这小子也看中了昭君的美貌,都不在意此时的她已经“生二子”
,依旧“欲妻之”
。
可昭君究竟是汉家女儿,哪里受得了先嫁老子再嫁儿子这般没有伦常事情,所以她“上书求归”
,想回汉朝,便写下了著名的《王嫱报汉元帝书》。
书中道:臣妾幸得备身禁脔,谓身依日月。死有余芳。而失意丹青,远窜异域,诚得捐躯报主,何敢自怜?独惜国家黜涉。移于贱工,南望汉关徒增怆结耳。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怜之。
这短短的一篇《王嫱报汉元帝书》当真是字字血泪,更加是“昭君怨”
的真实写照。
明明不过是“禁脔”
。却还得咬着银牙说个“幸”
字,却又因为“失意丹青”
而“远窜异域”
,更是忍着屈辱用她自己的身躯来“报主”
——这样的结果对于一向骄傲、无辜的昭君而言是何等的悲惨?
可即便如此。她也是不敢“自怜”
——更是没有办法“自怜”
。
如今老单于死了,匈奴这里一团混乱,“国家黜涉”
,昭君自己只好一边做着女工消磨日子,一面天天“南望汉关”
,深深觉得“徒增怆结耳”
……是的,昭君想家了!
最后那句“有父有弟,惟陛下幸少怜之”
则是昭君极其委婉的说出了自己的要求:她还有老父亲和弟弟,还有家人,希望皇帝能够稍稍可怜可怜自己,善心,让自己回去,她想落叶归根啊。
结果,满心期盼的昭君最后只等来汉成帝冷冰冰的三个大字,冷血的让她“从胡俗”
……
张野是没亲眼见过那一刻的昭君,可是只凭着文字他便能猜到大致的情形,应该是绝望吧……绝望得都忘记了怨愤!
“单单为了补偿你的上一辈子,我便赐予你一次机缘,能不能把握的住就看你自己了!”
,回忆完黛玉的前生,张野再看向依旧疑惑的小萝莉的时候终于下定了决心。
“黛玉,你知道哪些官员接待本王需要多少的花销么?这些花销的钱又是怎么来的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