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书山的眼前突然一花,一个身影已是出现在他的书案前。
“谁!”
乍然之下,周书山虽大惊,但却不失色。在揉了揉双眼,定睛看清来人后,却是面色大喜。
“周书山拜见小贤!”
“周兄不必如此,这里没有外人,你我兄弟相称便可。”
那来人微微一笑,急忙上前扶起单膝跪地的周书山。
“李兄此言差矣,你我相交虽莫逆,但我儒门的核心就是一个‘礼’字,你我岂能坏了根本,这该有的规矩还是必须要有的!”
起身后的周书山却是一本正经的道。
“哈哈。。。。。。周兄的脾气依然如故,那李某就却之不恭了。”
来人哈哈大笑中,毫不客气的坐在书案的主位。
“李兄的书信我早已收到,今日也看到了无一那孩子。此次何必亲自前来。。。。。。难道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二人坐定,周书山不禁有些疑惑的问道。原来这来者不是别人,正是白日里消失在广场上的李夫子李长兴。
“那几个孩子从未涉世,从小就没出过九水村,我放心不下,只好随之而来。不过。。。。。。”
说至此处的李夫子竟是忽然微顿,眉头微皱中,目露沉吟之色。
“李兄何事烦忧,不妨说来!”
周书山见此不禁有些诧异,眼前之人别人不知,可他周书山却是知晓的。以他李长兴的能耐,这天下还有什么事情让他愁的。
“周兄。。。。。。那吕之浩你了解多少。。。。。”
少许后,李夫子沉声问道。
周书山听在耳里,看在眼中,此时的李夫子让他有一种风雨欲来之感。
“周某一介儒生,不修武道,与吕院长相交甚是平淡。平日里只是各司其职,互不往来。李兄如此之言,可是现了什么端倪。。。。。。”
李夫子闻听心下也是了然,自己这师兄手无缚鸡之力,一心苦研济世的学问,是不会现什么的。想至此处,当下也不再犹豫,便把不久前生在镇妖楼的一幕说了一遍。
“欺世盗名。。。。。。那游方道人好生无礼,竟如此辱我儒家。。。。。”
作为一代大儒,听闻竟然有此等事生,此时的周书山愤然之下竟是离座而起。
“周兄且息怒,此事颇为蹊跷。若是那污蔑之言出自别人之口我是不信的。但那游方道人别人不识的,我却是知道的。”
李夫子起身拍了拍周书山的肩膀,示意他稍安勿躁。
“那道人是何方神圣,竟让李兄识得!”
重新落座的周书山不禁一脸的诧异。
“他便是那太一教中代代相传的四子之一,也是大汉王青木州的护道人——青龙子。”
随着道出此名号,此时李夫子的脸色不由更加凝重了几分。
“什么。。。。。。”
闻听之下,周书山不禁一脸的惊诧,瞪大的双目中更是流露出浓浓的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