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百花酿成蜜 > 第51章 助沙皇登基称帝 访名流探讨教育(第2页)

第51章 助沙皇登基称帝 访名流探讨教育(第2页)

话音未落,两人抱成一团从塔顶滚落教堂。“任真兄弟!”

伍三海掐死敌人,来到墙沿边俯视,见甄任真摔得血流满地一命呜呼。

三点已到,各处教堂钟声齐鸣,参加暴动的人群冲上红场。舒伊斯基策马当先,一手持剑,一手拿着十字,带着部将冲进克里姆林宫。沙皇近侍试图杀退暴动人群,但寡不敌众。伪季米特里从大约十米有余的窗户一跃而下,重重地摔在地面,腰、腿和头部都受了伤。昏迷过去的伪季米特里被暴动人群抓住,最后被处死。

五月十九日,在部将的拥戴下,舒伊斯基成为俄罗斯沙皇瓦西里四世。明朝使团因功受赏,其中死者尸体大多被找到,以皇族之礼厚葬。伍三海看半数同门客死他乡,心里不是滋味。

又住了两个月,朱国祯向新沙皇提出回国请求。瓦西里四世没有强留,送别当日率文武百官出城到十里长亭的白桦林。临别之际,瓦西里四世拉住伍三海的手道不尽珍重之词,最后相赠一把精美的双管燧石火手枪作为纪念。七月的天气出奇反常: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雪依然在下,村庄依然安静。年轻的大明使团消失在白桦林。

施百年听伍三海讲述完过往经历感慨不已,想到自己当下也身处他国,一阵心酸涌上心头。两人又畅谈一会儿就此别过,放下施百年不提,单说伍三海。

一六零七年三月底,留学使团回到顺天府,受到万历皇帝亲自接见。朱国祯被加封为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受正四品衔。伍三海被皇帝钦点到教育司协调署当署长,受正六品衔。走马上任后,伍三海也一直没有忘记导师朱国祯对自己的恩情,每逢节日必去探望。单说四月底一天,伍三海到朱国祯府上拜会老师。席间闲谈时就聊到东西方教育的问题。祯曰:“你现在是朝廷命官,应该交往一些致力教育方面的大臣。”

海问:“我不明白皇帝为何不让我在您门下任职?”

“国子监和教育司虽然都是教育司门,但国子监更偏向于以科举制为核心的传统教育,而教育司更倾向于新式教育的改革创新。皇帝派使团访学沙皇俄国,本意就是想让你们这些年轻人开拓眼界,对西式教育取其精华、兼容并包。因此你和温体仁、钱谦益他们都在教育司任职,可不要辜负皇上的一番苦心啊。”

“可一个月看下来,教育司的官根本不像皇帝想的那样。教育司学道贺大人、京师学政委员长曲大人,还有那个教育司复监察使郑竹姬都他妈是什么东西!身居高位,作威作福,不下基层到一线教师中间了解情况,只知道躺在上面吃空编。政策朝令夕改,想起一出是一出。教材内容改的乱七八糟,怎么好也说不出个子丑寅卯。怕学生、怕家长,和各学校领导勾搭连环,对一线教师层层加码,留各种和教学无关的任务。这不都是他们干的好事!”

“小声!隔墙有耳。那些人得罪不得,都是你顶头上司。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焯,人家西方的教育着作中都提出人人平等的思想了,我们大明怎么还是官大一级压死人!”

伍三海骂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人家做得高官享有特权,也是年轻努力换来的。”

“无数寒门学子谁不努力,结果却怎么样?”

朱国祯看伍三海情绪激动,摆手道:“好了,我们换个话题。刚才提到西方教育,我在顺天府有一个好朋友是西洋传教士,也在朝中做官。他对教育、科技、几何学、地理学等颇有建树,你可以和他聊一聊。”

伍三海眼前一亮:“莫非您说的是利玛窦?”

“哦?你们认识?”

“早闻其名,未见其面。”

“嗯嗯,下次我给你引荐。”

四月初,朱国祯在家中和伍三海闲谈时果然请来利玛窦。就见此人五十四五岁的年纪,须皆白,高高的身材,细细的腰身,面似淡金,高颧骨,深眼窝,鹰钩鼻子,菱角嘴,脸上皱纹堆积,但精力充沛。头戴四棱方状巾,飘带垂于脑后,身穿大红色斜领袍,玉带沙腰,手拿折扇,虽然是一个意大利人,看起来已经完全融入明朝生活。利玛窦身后还伴随三人,一位是礼部侍郎大科学家徐光启,年纪在四十五岁上下;一位是监察御史杨廷筠,五十岁挂零;还有一位是翰林学士大科学家李之藻,年纪在四十二三岁左右。这三人与利玛窦交情非同一般,可算是他的学生和助手,帮利玛窦完成了不少工作,并在两年前开始信奉天主教。

众人见面施礼,分宾主落座。伍三海问利玛窦:“先生在华传教二十几载,想必对大明的文化、教育有深刻了解。请问先生,我朝可以向西方学习那些经验?”

“学习谈不上,依在下看来东西方国情环境不同,不能直接照搬某种方法。与其比较教育水平高低,不如先看看东西方教育差异。”

“请试言之。”

“我以为东西方教育统共有七点差异。第一,教育理念不同。东方培养人才选拔考试,为的是稳固统治阶级。西方文艺复兴开始,教育从为统治阶级服务逐渐变成认识你自己。第二,教育目的不同。东方读书人十年寒窗苦,只为一朝金榜题名。民间常说学好文武艺,货卖帝王家;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证明读书的目的是升官财;西方人读书,为权为钱者有之,但高端人才重在研究。第三,教育政策不同。朝廷教育政策虽然与时俱进,但是始终摆脱不了‘卷’的情况,而且愈演愈烈。读书人历经十年搏杀拼个你死我活,结果只能培养出自私、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切向钱看,冷漠、不团结。第四,教育内容不同。东方以传承经验为主,农业技术世界领先。西方如今以理论为主,在最具代表性的博洛尼亚大学,但丁的《神曲》、哥白尼的‘日心说’、彼特拉克的《十四行诗》、丢勒的《启示录》等都成为经典教材。第五,教育结果不同。西方受教育者成为富人的有,但压力小,贫富差距不大;在东方学历决定贫富差距,而且有知识而无人脉者亦不能飞升。压力大,贫富差距大,将军枯骨无人问,戏子琐事天下知。第六,教育对象不同。东方青年人只有读书一条路,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考不上好学校就等于必死无疑,将来没工作没地位;西方青年人不善于学习的也能有工作,蓝领工不会被瞧不起。第七,教育师资不同。东方因少子化导致老师没有实权管理学生,地位严重下降,尊师重教的理念渐行渐远,而且带编合同制导致工作不稳定,时常担心被十五衙门举报,为保住工作经常一人干多人的活儿以求自保,论资排辈现象严重,男教师视同牛马;西方教师不会为因害怕随时丢失工作而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男女教师地位平等。造成以上七大不同,最根本原因在于人口多寡,但说不上孰好孰坏。”

徐光启等利玛窦说完,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曰:“这本书名叫《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创作的一部数学着作,成书于公元前三百年左右。利玛窦老师把此书带到东方,我和李之藻协助老师完成了翻译工作。从书中能看出西方善用固定公理法建立数学体系,而不单单是停留在经验传承上。”

伍三海接过书翻看几页大受震撼。徐光启接着说:“数学知识看似停留在书本上,实则对生活大有裨益。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之所以能够占领我国南部沿海,靠的是船坚炮利。枪炮的制造和数学、物理等知识联系十分紧密。相比之下,我《农政全书》中的内容还是不够精准。”

李之藻从皮箱里拿出一轴画,打开来看:“这是利玛窦老师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由我完成译着。从图中不难看出,西方人对世界的认识已经远我们。”

伍三海感慨不已:“唉,我们早已不是什么天朝上国,可大多数人仍然自以为是。我们的教育依然在搞内斗、内卷,前途何在啊!”

朱国祯说:“你现在位卑权轻,凭一己之力纠正教育风气势比登天,不如借教育司协调署署长的身份到中小学去走一走,让一线教师勇敢说出自己的心声,尤其是男老师,他们怀揣梦想、眼界开阔、不贪图生活上的安逸,是能推动教育改革的主力军。”

伍三海点头称善。

正是:今日开眼看世界,明天教育论改革。

要知伍三海到基层了解情况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