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这个想法,目前也只能大家私下里商量下。
因为,让娜当时顺口提出的问题,也确实存在。朱允炆虽然落魄,怎么看都十分草台,但依然打的是明朝的旗号,而这个应对方式,就太“元”
了。
紫帐汗国这边,大家是真的知道这些区别的。吴王小团伙,现在就剩个旗号还值钱了,所以不能不强调正统性。虽然让娜本人,实际上也是“胡化”
的一部分,但依然不好说,朱允炆等人能不能下这个决心。
而且,朱允炆还得担心,现在海上贸展很快,这消息要是被好事的商人带出去,让明朝知道了怎么办。
朱允炆一向怕他四叔。上次,有人建议他找孙十万要赞助,就被他拒绝了。朱允炆认为,他四叔正在草原上,四处找元朝打呢,回头别拿这个当理由,又要打他——他就怕到这种程度。
所以,目前,只要还能这么糊弄,就只能糊弄下去了。唯一的好消息是,由于有人护着,目前还没人来找让娜的茬。
一些希腊贵妇,本着生的八卦心理,倒是对这些故事很有兴。但让娜本人其实要啥没啥。
收留她的马王妃,虽然名头很响,理论上的外交规格也高,但并没有什么权力。连拨给她家的接待费用,都因为朱允炆不断塞来些扶保他的门客,很快就会花光,让全家整在入不敷出的线上挣扎。
全家目前最值钱的产业,就是朱文奎那个还没组建好的铁匠铺。除非希腊贵妇们也都觉醒了打铁的爱好,否则,和她斗,最多估计也只能争来一堆债务,和狗熊尼基塔吧……
更重要的是,她和希腊贵妇们完全是两个圈子。
马王妃是位性情温和、与世无争的佛教徒,平时最多就和皇后接触。其他时候,都是和汉官家眷们来往。郭康的义母夫人,就多次探望过她。
她之前也不时去娘娘庙,但都是给丈夫、儿子上香祈福,没参加过礼拜活动。即使现在生病卧床,她也吩咐朱文奎,要定期给王大喇嘛香烛钱,请他按时给这大秦国里,香火最盛的兄移鼠菩萨上香。
——按姐姐郭破奴的说法,如今希腊贵妇之间的不成文规定,就是只在自己圈子里斗,谁要是出了圈子,去招惹了汉官家眷那边,就会受到皇后为的众人的制裁。这也是郭康为什么对朱文奎说,现在相比之前,都已经算是很好了。
郭康怀疑,这个默契,不像是这些希腊人自己能产生的。也确实有传言说,这还是义母夫人当年出手,“矫正”
了那帮希腊人的坏习惯。当今的皇后,可能都是她那时的盟友之一。
狄奥多拉的侍女甚至说,以夫人为的这群夫人小姐,和希腊人显得泾渭分明,不是因为希腊人没有插手她们这边的机会,而是她们主动做出的一种让步:为了维持团结,只要希腊人不找事,就不去教训她们。
当然,这说法就太夸张了。郭康问义父,结果郭大侠自己都不知道,居然还有过这种事情。
父子两人分析之后认为,这说法听起来,就像李玄英推荐的剧本一样,明显有很大的演义成分在里面。夫人又不是什么“贵妇侠”
,每深夜出没在大都,殴打试图搞事的希腊娘们。能让她们一下都这么听话,怎么想都不太现实的。
之后,郭康和义父也没去继续问——如果义母想说,她自己就会主动说了;如果不想说,他爷俩怎么试探、套话,也一向问不出来。制裁希腊贵妇这件事,是义父问她,她却明确表示没兴的,所以应该就是以讹传讹的消息了。
其实,要是义母真有这个本事,倒是可以让她帮让娜想想办法。再怎么说,也是养子好朋友的妹妹……好吧,虽然拐了点,但还算关系相对密切的。
郭康叹了口气,决定今后再想想办法。今他累得要死,而且狄奥多拉虽然不见了,但按她的习惯,既然已经扬言要和郭康聊一聊,肯定会在哪拦着他。
一想到这儿,他就更加头大,只能先收拾下东西,把杂事都丢给一肚子委屈的李玄英,然后回家歇着去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