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两京十五日 马伯庸 > 第七章(第3页)

第七章(第3页)

饱暖致多思,朱瞻基这时才想起来,这位忠直的小臣奔走半日,自己居然还没顾上问他的年齿履历。他暗暗提醒,这些黜陟之事可不能轻忽,不然会冷了臣下之心。

“你是哪一年生人”

朱瞻基尽量让口气和缓一些。

“洪武三十一年,杭州府钱塘县人。”

居然和我是同一年出生,朱瞻基有点惊讶。真是同龄不同人,听他那老气横秋的口气,还以为是个老夫子。

“哪年进士”

于谦脸色一红,简短答道“永乐十九年辛丑科。”

朱瞻基仰起头,口气感慨起来“我记得那一年,太宗迁都刚刚完成啊。”

于谦道“是。那时京城刚刚启用,贡院考棚还是用的木板、苇席。二月冷得紧,墨都被冻住了,得先用炉火烤。好多举子因为不会生火,以致文卷蹉跎。”

“哈哈,这一点京城可比不得留都。怪不得国子监的人,都支持迁都回来哎,对了,你考得如何”

于谦有些尴尬地搓了搓手,道“臣侥幸得中会元,殿试三甲九十二名。”

朱瞻基“咦”

了一声。这可太奇怪了,会元是会试的第一名,这么好的成绩,即使殿试挥不好,怎么也该是二甲保底才对,怎么名次滑落这么大

于谦只答了八个字“殿试制策,未得上意。”

朱瞻基刚领教过于谦那张大嘴的威力,说好听点叫“直言不讳”

,说难听点叫“口无遮拦”

。估计于谦在殿试时没忍住,批评了几句时政,被永乐皇帝御笔一挥,直接从会元黜落到三甲去了。这么多年,这耿直脾气真是一点没改。

想到祖父朱棣在殿试上也被于谦气得不轻,朱瞻基嘴角就忍不住翘了一下。他又问道“然后呢释褐授了何官”

“臣得授北京行人司行人。永乐二十一年出使湖广,次年归京,转调南京行人司至今。”

朱瞻基总算明白了,为啥一问起履历,于谦的态度变得那么扭捏了。北京行人司是仕途前景很好的衙署,但以他疾恶如仇的脾气,只怕出使湖广又得罪了什么人,这才被平调到南京行人司。说是平调,和流放也差不多。

一个二十七岁的年轻人被扔到这么一个地方,还能保持昂扬斗志的,只有于谦一个了。

“哎,你不必灰心,这一次顺利归京,我会给你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就做嗯,就做”

朱瞻基脑子里急转动,什么官职适合赏给这张大嘴巴呢他灵光一现“嗯,去都察院做个监察御史好了。”

监察御史负责纠劾百官,审正刑狱,看到任何不顺眼的可以直接风闻奏事,这活让于谦来做再适合不过了。朱瞻基简直要佩服自己了,知人善用,这就是古代贤君的做派啊。

于谦微微一躬,对此并不十分激动。朱瞻基想起刚才这人还在念叨孟子,是个秉持“君为轻”

的家伙,不由得有些泄气。他突然好奇地问道“倘若本王在这次袭击中生死不知,而你恰好又在中枢,会如何处之”

“越王谋篡,则立襄宪王;襄宪王谋篡,则立越王。”

于谦毫不犹豫地回答。

“喂我说的是本王生死不知,不是死了。你难道不该是先来救我吗”

“国不可一日无君。我等为臣者,自然先为社稷计。”

他果然最关心的并不是本王朱瞻基幽幽地叹息了一声,可一看于谦那张严肃的面孔,居然不敢说什么。

于谦还没回答,忽听门房响动,吴定缘从屋子里走出来。他换了一身公门装束,手里还拿着一副枷板、一件僧人的缁袍和一个包袱。

吴定缘始终不看朱瞻基,对于谦道“我们现在最大的优势,是敌人只知太子一人,却不知你我三人的存在。但如今夜里宵禁,四个人一起出行太过招眼,需要捏造一个事由。”

他把包袱皮打开,里面是一张度牒、一串槐木佛珠和一张应天府的牌票。“这是我爹前两天办的案子,法明寺出了一个骗奸进香女眷的和尚。薛推官已经签了缉拿牌票,可惜犯僧闻讯逃走,只剩下几件随身物品,正好合用。”

于谦眉头微皱,道“怎么个合用法”

吴定缘从窗格旁拿起一把剃刀,似笑非笑“我身为应天府捕快,现了在逃的犯僧,当场拿捕,扭送府衙归案,这不是很合理吗犯僧度牒与本府缉拿牌票俱在,谁来盘问也问不出破绽。”

“那我和苏大夫呢”

吴定缘开口背诵了一段公文“该名犯僧玷辱行人司官员亲眷,为其夫当场所擒,扭送官衙。虑及官眷名节,特准彼等夜入衙署录供。”

于谦和苏荆溪同时一窒,这家伙编的故事忒恶毒。他们仨一下子成了一个淫贼、一个妇人和一个戴了绿帽子的王八,于谦甚至疑心是不是他在故意挟私报复。

“公门押送犯人这个计策可行,就不能换一个案子吗”

“哪有那么多现成案子换新郎官掉粪坑你们要脸还是要命”

吴定缘回答。

于谦叹了口气。抛开身份不说,这个故事确实天衣无缝,连为什么宵禁后四人同行的理由都有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