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话。
但他还是会在若干年后坦言道,“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
更加难以想象,这是在他最功成名就的时侯说出来的。
两句话对比,充满了人生的戏剧性。
想到这里,杨烨打了一个寒战。
不退学!
我不退学!
当然,也没人要他退学。
他可不像韩寒一样天才,敢在十几岁的时候豪言万丈,能仅靠稿费养活自己的余生。
文学方面的天才实在是难以捉摸啊……
杨烨摇了摇头,下意识地往后翻了一页语文书,然后继续盯着密密麻麻的文字出神。
还有哪些前辈的事迹能够借鉴呢?
他冥思苦想,倒是真让他想到了一位自己非常崇拜的科学大佬——
杨伟。
“国之重器”
,歼2o,总设计师。
一句话,十一个字,分量却重如泰山。
我们可能都知道“一无所有王健林,北大还行撒贝宁”
的梗。
但是,其实这位大佬的经历更为传奇,也一直让杨烨心向往之。
牛人中的牛人,天才中的天才。
杨烨因为崇拜,出于好奇,仔细地去了解过杨伟至今为止的人生履历。
传奇开始于中考。
杨伟当时正好是初中毕业,毕业考试有六门课。
人家五门考1oo分,一门99分,差一分就是满分;
考完之后,杨伟冒出了一个神奇的想法——
我能中考完之后无缝衔接参加高考吗?
听听,这话说的。
于是杨伟试着申请了一下,想破格参加高考,没想到,因为他的情况特殊,还真被批准了!
所以中考之后的两个星期,他就参加了高考。
考就考呗,在那个时候,提前高考虽然不常见,但也不是什么特别稀罕的事儿。
而天才之所以是天才,大佬之所以是大佬,不在于哗众取宠,而取决于惊为天人的实在成绩!
成绩也确实惊为天人,离清华的分数线只差一分。
刚中考两个星期之后参加高考,结果人家离清北科大少年班的分数线只差了一分。
这让人上哪说理去?
当时有好几所大学非常想录取杨伟。
但是,是的,大佬的成功路上总会有但是。
因为色弱,只能学数学和力学,所以当时招生老师们都很惋惜。
但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