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年征战早就把国库掏空了,哪还有闲钱去赎太子的命?
“好吧。除了重建枢密院,什么条件都行!”
这是彻帝最后的底线。
“遵旨。”
——
杨羡这个年纪,十万火急奔赴千里之外的宁夏卫,可真是份要命的苦差事。
但他一刻也未耽搁,当天就动身离京了。
一辆马车,两名小仆,三人轻装简行。
然而刚出城不过百余里,就见一匹快马急急追来,竟是郑宴离?
他一眼便认出杨相的马车,不容分说地上了车:“杨大人!我与您一同前往!”
“郑千户?……你这是做什么?”
郑宴离笑笑:“皇上说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为朝廷操劳实属不易,这一路山高水远,又途经盗匪出没的不毛之地,让我沿途保护您。”
杨羡微微皱眉:“这倒不必。一路上舟车劳顿,恐怕你吃不消的。好意心领了,千户大人还是请回去吧。”
郑宴离叹了口气:“其实,我是奉命前来的。”
杨羡不禁略一沉吟:“这是怕老夫办事不利,派个锦衣卫来监视我?”
“不是不是!您别误会……”
郑宴离一听连忙摆手,坦诚道:“送消息来的那女人从诏狱逃跑了。我交不了差,皇上就罚我跟您一块儿去,顺便跟您学点本事。”
事实上,是小刀吃饱喝足又在地牢里睡足一天一夜养好了精神,才离开的。
杨羡安慰道:“能在关外鞑靼人的地盘刺探情报,定是有绝技傍身的。千户年轻没有经验,一时失手倒也不足为奇。”
郑宴离点点头,还是一脸沮丧。
若真是经验不足导致失误倒也罢了,问题就是他明明认真部署了,手铐脚镣一样不少,特意关押在最深处的地牢,加岗加哨日防夜防,人还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没影了!
把诏狱当成客栈?自锦衣卫设立以来就没生过这么离谱的事情!
皇上骂得可难听了。
可这也成了郑宴离职业生涯中第一个难解之谜。
杨羡见状安慰道:“皇上让你跟老夫同去,也是希望你能多历练历练,说明对你还是十分器重的。”
勉强算是得到一丢丢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