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未来对方被废,也只是汗阿玛多次的失望累积在一起,才产生的效果。
似乎是在证明他的想法没有任何的问题,水幕里的画面转动,出现新的场景。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在带领皇长子胤禔、皇三子胤祉以及皇四子胤禛去往塞外的时候,胤礽以皇太子的身份被留在京城监国。
由于太过思念儿子,康熙就疯狂的写信给胤礽,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全都不错过,好让太子了解到哪怕他去了塞外,也关心着他。
面对这样的情况,旁人就询问康熙:“皇上,寄给太子的信是不是过于频繁了点?”
康熙听到这样的话,笑着表示:“朕怕太子太想朕。”
在康熙的眼里,每次他离开京城,必然会寄给太子信,太子也会将他想要的消息回寄给他。
就想想,皇家间,应该没有比他跟太子这样好的父子关系。
然而,令康熙失望的是,在他寄给太子那么多封信件,太子居然连一封都没有回复。
这无疑使得康熙恼火,他不知道胤礽在京城遇到了什么事,但是没有道理他送回去那么
多信,他连句话都不说。
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得送来点吧?还是说给你爹写封信,还能够累倒你吗?!
为此,康熙越想越气,直接写了封信训斥胤礽:“皇太子你还好吗?朕因为担心路途遥远让你惦念,特地在安顿妥善后就将实际情况给你写了信送回去,唯恐你在京城没有办法及时看到,还多次写信遣返。为什么朕连一封回信都没有收到?誉写那么多信难道有不辛苦的道理吗?此后朕不再写了。”
似乎是又想起来当年的情景,康熙的神色不太好。
即使那时在训斥的信件遣送到胤礽那边,他回复的奏折语气特别诚恳,也表明其中的错误,顺便解释了为何没有回信的原因,声明会记住教育和批评。
但这不代表康熙心情好。
同样的,也不代表胤礽的心情好。
只要想到被莫名斥责,他就有些牙痒。但是他又不能多说什么,只能够承认错误,告诉他汗阿玛不是他不想要回复,而是他根本就不知道有这么回事。
甚至,他怀疑发生这样的情况,就是那些隐藏在背地里的反太子势力所做的。
他们故意想要将他跟康熙的关系恶化,换取新主子上位。
可惜,在他给康熙送去奏折后,情况好像又缓和了。虽然,胤礽知道,那其实只是表面的平静。
察觉到康熙的心态变化,隐藏在暗处的人,知道他们的机会来了。
于是,在太子还没有任何回复的状况下,参他的奏折如同雪花层层向康熙飘来,最后呈送在他的面前。
等康熙看到那些奏折后,心情格外的震怒。因此,在班师回朝后,胤礽就迎来了惊天的刺激。
先是三个亲密的侍从死亡,让他领略到了康熙的愤怒跟权力。又是其余皇子的大封,让他意识到,在不知不觉中,兄弟们都崛起了。
这样的变化,胤礽沉默了。甚至感受到一直虎视眈眈的力量开始浮出水面,他的存在成为兄弟们的眼中钉,他的位置变成他们想要吞噬的骨头。
所谓欲使其灭亡,必使其疯狂。
虽然只是浅显的画面,透露出来的内容也都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却依然能够使得在场的人感受到隐藏在它下面的汹涌。
然而,知道归知道,却不会有人拿着它来说明议论。
他们还不想要在康熙的面前在这样的事情上露脸,尤其这事情事关皇上、太子、直郡王。
皇家的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惹人注目。处理好是件好事,可若是处理不好,招了眼就是件坏事。
与其拿前途去堵,还不如保持沉默。
更不用说,皇上打算怎么处理,是皇上的决定。他们或许可以提出想法,但也是在皇上开口后才能够进行的。
*
但这里面不包括胤祉、胤禛、胤祺、胤禩、胤禟、胤俄等人。
无关乎他们的事,足以让他们在心里面议论。其中,胤禟就觉得他汗阿玛对待太子的行为比胤
禛对待胤祥还要腻歪。
为此(),他还专门询问胤禩:八哥?[((),你说是不是?”
没有办法亲手操控水幕,只能在其它方面找乐子的胤禟自然是盯上了这方面。
胤禩听见他的问题,有些不知道怎么回答。要说太子跟汗阿玛不腻歪,可汗阿玛对太子有没有回信,出去打仗还要发那么多封信……根本没有办法说不腻歪。
四哥跟十三,前面提到四哥成为皇帝后对十三那些祭文以及册封,也不能说不腻歪。
“只能说四哥和汗阿玛不愧是父子吧。”
胤禩发觉只有这样形容,才能够减少点麻烦。
胤禟闻言,沉默片刻。实在是胤禩所说的内容不是他想要的答案,但也从四哥跟汗阿玛的表现去看,八哥说得也的确没有问题。
可也正是因为没有问题,才会显得有问题。毕竟,他跟八哥、大哥、三哥、五哥他们也不腻歪啊!难道就能够说他们跟汗阿玛不是父子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胤禟觉得这件事还是需要重新讨论一下。
水幕却没有给他机会,他眼前被一层白光笼罩。
白光消失后,又出现微小的金色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