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完美小说网>回到南宋当昏君 > 第85章 一条鞭法(第1页)

第85章 一条鞭法(第1页)

当前军中威望最隆自然是赵雁,原来的景王,现在的皇帝,赵盏的父亲。从赵盏手底下出的政令,要先对自己家人下手,的确够让他为难了。赵盏木然的喝了口茶,眼神扫过赵雄和留正。心说“多半两人早就商量好了,一抬一夯的就是要让我陷进去。我提出商议税收革新,军队兼并土地的问题绕不过去,总不能打自己的脸。”

赵雄说“太子莫要多想,我与枢相并未事先商量。”

赵盏急忙放下茶杯,支吾的不知怎么解释。难道他能看出我心中所想?赵雄说“不敢瞒太子。我虽和枢相没有商量过,意见却不谋而合。臣早对军中兼并土地有了想法,正好借着机会提出来。还请太子决断。”

赵盏说“没有人带头,这事就办不成吗?父皇从前做景王肯定兼并过土地,现在做了皇帝,大部分土地全在我弟弟赵默手底下。要做也得是赵默来做吧。”

对付弟弟比对付父亲容易太多。以赵默的性子,赵盏一句话而已。赵雄说“景王的威望远远不及官家,仍需要官家出面。恕臣直言。假如官家不归还兼并的耕地,那么军中就看不到朝廷的决心。没有人带头,赵默,李尧,仇不见,丛阳,赵阗这五位手握军权的元帅,定会互相观望,不愿实行。哪怕其中一人愿意退还耕地,任谁都不具备官家的威望。其他人怎会跟随呢?他们五个人不实行,下面的军官将领就不会实行。这政令必成一纸空文。”

赵盏说“那倒也不难办。赵默是我弟弟,李尧与我关系极好,他和丛阳都曾是父皇的下属,赵阗不敢违抗,仇不见不好说。如果他们四位元帅赞同,仇不见如何单独违抗?”

留正说“官家带头,不只是给这五位元帅看,更是给整个大宋军队看。下达军令,五位元帅纵然赞同,下面的军官未必甘心。做起来还是太难。”

赵盏问“就一定要父皇去做?”

赵雄说“臣不敢令太子为难。只问太子有多大决心?要是不议禁止军官圈地,可暂且搁置。什么时候太子想议再议,若是永远不议,便永远不必为难了。”

赵盏说“保护农民的耕地,不许军中圈地,这必须要实行,我很清楚。事不宜迟,肯定要尽早决断。只是做起来,让我不好办。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赵雄与留正对望一眼,都不开口。

赵盏沉默半晌。“我想退一步。以前兼并的耕地就算了,今后不可再继续兼并耕地。能否实行下去?”

赵雄说“怕是无法实行。有的军官兼并了五十亩土地,有的兼并了八十亩。凭什么你有八十亩,我只有五十亩?那么我也要再兼并三十亩,不比你少,我才不眼红。互相攀比,兼并土地的情况就会愈加严重。按照太子的设想,不许继续兼并耕地,之前的耕地不再追究。那么耕地多的军官自然满意,耕地少的军官会怎么想?不患寡,患不公。可以都没有,却不能不公平。”

赵盏说“话是这般。我担心忽然要求军官退还耕地,操之过急,进而引起军中不满。”

赵雄说“太子多虑了。兼并耕地的皆是军官,军中以士兵为主。动了军官的利益,并未影响士兵的利益,朝廷增加了收入,也会提升军人待遇。如果官家带头,军官无话可说,只能跟随效仿,如何会影响到军心呢?”

赵盏说“看来除了让父皇归还耕地,没有别的路子。父皇的脾气不好,我未必说得动他。虽然军政大权在我手中,也只是代理罢了,他依然是皇帝,如果拒绝谁都没有办法。这件事太大,容我好好想想。”

赵雄说“太子若是不好说,臣上书与官家陈明利害。”

赵盏说“赵相不能出头。要是必须说,还是我去说。毕竟我是他儿子,他再气恼也不能将我怎样。这个议案搁置,要是我说动了父皇,再具体推行。按照刚刚商议的结果,对全国耕地进行重新丈量。枢密院,兵部,三衙共同下达军令,要求军官拥有的耕地一并丈量。尽快施行,秋季按照最新的土地丈量结果收税。”

问赵雄“重新丈量耕地的议案,赵相还有补充吗?”

赵雄说“臣没有补充了。”

赵盏说“偷税漏税暂时有了对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各级官员从税收中贪腐。该如何禁绝?比如收粮米时,在度量仪器上做手脚。农民要多交一部分粮米,这部分粮米到不了国库,全进了贪官的腰包。百姓负担加重,肥了贪官,朝廷没有得到任何好处,还失了民心。防止税收管理贪腐,不会增加朝廷收入,却能减轻百姓负担。”

王淮说“收粮米的度量仪器都有官府封条和监管,无法欺瞒。倒是有些收税官吏在称量时做手脚,这就没法监督了。”

赵盏说“那就不让他们有机会做手脚。直接说我的办法。以后不收粮米,所有税款都用金银,铜钱替代。粮米全部折合成现银缴纳,看他们怎么做手脚?收了银子,去市场上购买所需粮米充实常平仓。”

王淮说“农民将粮米卖到市场上,市场上粮米多了,粮价降低,朝廷用银子则可以购买更多的粮米。又能防止官吏坑害农民,从中贪腐。太子的办法非常好。”

留正说“办法是不错。可粮价降低,农民还是亏损。只是亏的这部分绕开了贪官,好处直接给了朝廷。”

王淮说“枢相忘记了,大宋的常平仓可以调节粮食价格。”

留正说“我怎会忘记?假设某个地区粮食歉收,是不是常平仓要放出粮食,以降低粮价,避免出现饥荒。”

王淮说“没错,这是常平仓的职责。”

留正说“粮食本就歉收,粮价又降低。那么农民需要交纳现银,将粮食拿到市场去卖,会是什么结果?”

王淮答道“结果就是得到相同的银两,农民需要付出更多的粮食。”

留正说“换做之前,不管出现不出现灾情,不管常平仓动不动。农民缴纳的粮米不变。现在出了灾情,农民却要缴纳更多的粮食了。”

王淮说“农民在市场卖出粮米,常平仓放出粮米,粮价降低,对缓解地方饥荒有利。”

留正说“可终究坑害了农民。谷贱伤农,这个道理王相肯定明白。”

王淮说“毕竟灾情不是每年都生。枢相需反过来看。要是碰上了丰年,常平仓会从市场购买粮米囤积。粮价平稳,不会大幅下降。农民在丰年就不用多卖粮食,对于富民也有好处。”

赵雄说“还有一点,枢相说的不对。碰上灾年,农田歉收,缴纳粮米与平时相同,农民并没得到好处。”

留正说“可是相比换成银子,灾年只缴纳粮米对农民的伤害更小。”

赵雄说“不然。既然是灾年,缺少粮食,粮价必定上涨。常平仓放出粮米,使上涨的部分降下来,维持到平时价格。农民卖出更多粮食,常平仓可以依据市场情况,减少放出的量。只要官府管理调节有度,灾年的粮价与平时相比未必会更低。所以,不管是缴纳粮食或现银,不管是灾年丰年,对农民来说差别不大。”

留正低头想了想。“我明白了。”

赵盏说“只收现银,能节省粮米存储运输的人力物力。这不是一笔小钱。徭役先按照从前的标准,但保证尽量不在农忙时节征徭役。如果没有疑问,举手表决吧。”

赵雄说“新税收方式纵然很好,但税收是国家基础。仍要先行试验,之后推广全国。”

赵盏说“也好。先在浙江,福建两路试行如何?”

赵雄说“臣赞同。”

赵盏说“重新丈量土地不算是新税制,直接全国丈量,不采取试行方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