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短几个月时间,黑兴根军事学院就完成了草头班子的建设,恩斯特招募的教师还没有开始教学。
因为从远东招募来的五百多少年体质太弱了,需要休养了一段时间,他们大多面肌瘦,营养不良。
对于跨海刚刚来到欧洲的少年,恩斯特不敢让他们吃的太多,本来就身体羸弱,还在大海上漂泊了如此长时间,船上的颠簸正常人都受不了,何况是这些孩子。
而且从前他们长时间处在饥荒的状态里,肠胃的状态不用多说,贸然弄太多油水,恐怕第二厕所都不够他们糟蹋的。
所以在他们上岸后,恩斯特只准备了一些蔬菜,面包和土豆给他们缓冲一下,每次份量也不多,害怕他们狼吞虎咽增加身体负担,即使这样他们的眼里也充满了光,那是对食物的渴望。
对于这个时代东方的孩子来说能每吃上饭已经是很幸福的了,有些人甚至连树皮和泥巴都吃过,恩斯特准备的那些食物对于不挑食的他们来说简直是山珍海味。
对于这些可怜的孩子,恩斯特还是能保证他们吃饱饭的,甚至愿意自掏腰包给他们增加些荤腥。
近年来,受到战争影响,本就腐朽的清国政府,更是加重了对底层的剥削,列强的赔款,镇压南方叛乱的战争经费,都是从底层手里扣出来,至于北方频灾,无数流民,清国政府视而不见。
由此也可以知道东方古国的人民生存有多么艰难,对于这些土都没有的农民来说,除了白白付出自己的血汗,不仅得不到回报,还可能身背巨债。
主老爷们动动嘴皮子,朝廷摊派的赋税就要加倍从佃农手中拿回来,一但遇到灾人祸,就有无数个家庭破产,幸运者一路乞讨,远走他乡,不幸者在路上就曝尸荒野。
所以恩斯特的远东商业联络处在清国的招工极其顺利,对于这些失去生存希望的人来说,谁能赏口饭吃就是再生父母,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有人远渡重洋,去美国修铁路。
后世华人最能吃苦也是如此,你难以想象几十年前他们的贫困,只要给他们希望,他们就是世界上最好的工人。
至于印度这样的国家,那是整個阶层习惯性摆烂,从几千年前他们就学会了,在恩斯特眼中他们甚至比不了非洲土著。
非洲的那群土著虽说做不好事,但是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印度人趋向于消极应付和“现实主义”
之间。
这个“现实主义”
可不是什么好词,而是印度人的一种世界观,价值观的模糊表述,毕竟印度人是展出文明的,有与其不匹配的民族性格。
这也是恩斯特敢于任用华人的原因,虽说有那么一些感情上的倾向,但实际是利益使然,恩斯特要做到利益最大化,自然需要的是有纪律和服从性的劳动力。
如今时代,欧洲人是全世界最优质的劳动力,因为欧洲的教育处在世界最前沿,尤其是德意志区,义务教育让平民摆脱了文盲状态,能更好的适应工业化社会。
哪怕是普鲁士的军队,普通士兵也有小学学历,能够做到令行禁止,所以说普及教育这就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恩斯特要开东非,当然也想用这样优质的劳动力,但是开了智的德意志民众可不傻,一个是机会遍,生活水准高,现代化水平高的美洲大6,一个是野兽毒虫遍,连条像样道路都没有的非洲,谁都知道该去哪里谋生。
如果不砸钱,谁愿意替恩斯特去东非开拓土卖命,既然最好的选不了,就用第二好的,那华人就是必然选择。
先,东亚历史上的各个朝代最擅长调动民力,通过下层官府把民众组织起来挖路俢渠,或是搞大工程,所以普遍具有服从性,而且好管理。
其次,近代华人过够了苦难的日子,而且整个社会还极度内卷严重,吃苦耐劳精神说是世界第一也没问题,这一点经历过黑死病人口锐减的欧洲人感受不到,加之欧洲漫长农奴制的影响,欧洲民众和领主反而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毕竟农奴是领主的资产,过度使用导致意外死亡,那岂不是亏本了,毕竟受到黑死病影响人力成本被拉高了。
不仅如此,黑死病还使得整个欧洲人心惶惶,就像抽签一样,说不定哪人就没了,所以欧洲的贵族都纵情享受,反而促进了文化艺术的展,上面的贵族专心享乐,折腾就少了,下面的民众反而过的更好了。
所以欧洲人难以理解当前华人那种拼命工作的态度,没有足够工资和充足的休息时间,他们是会造反的。
最后,恩斯特压根不需要太过高端的劳动力,至少目前不需要,恩斯特是个掌控欲极强的人,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华人,没有欧洲人的眼界,那追求也就不高,也就比欧洲人容满足,更好管理。
恩斯特目前只是在东非开荒,需要的是会种的人,恩斯特认为任何区都不可能直接跳过农业现代化直接实现工业化,现在恩斯特就是要用公司的形式把华人农民组织起来,在非洲种。
从远东雇佣的那些民众本来就是要混口饭吃,那工资自然就没有了,大规模协作生产也不需要他们付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而且他们还可以使用本土著来耕田。
没错,恩斯特只是一个利益熏心的贵族罢了,又不是什么圣母,那帮部落里的土著,恩斯特不仅要将他们的土征收过来,还要将桑给巴尔苏丹国不需要的奴隶暂时利用起来。
桑给巴尔苏丹国从阿曼帝国时代开始贩卖奴隶到阿拉伯各,他们也不需要体质不合格的本土土著。
目前恩斯特没有能力和精力把这些土著运到其他国家和区,所以只能把他们当做生产工具来开荒。
本来这些土著大多就是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的,想让他们去种那难度就大了,农民也是需要经验的。
所以恩斯特只打算让这些土著承担拉犁和开挖水渠这种简单的重体力工作。
毕竟现在没有拖拉机和挖掘机,就算有恩斯特也用不起,整个东非开荒只能依靠人力来完成。
作为恩斯特最后的一点良心,那就是这些土著活够的久,熬过恩斯特对人力的依赖阶段,恩斯特会想办法把他们输送到其他国家和区。
而眼前这群少年就是未来协助恩斯特管理东非华人的储备人才,总不能给那些华人都配上翻译,整个德意志会说华语的恐怕都没多少。
至于在往后,恩斯特在东非普及了德语就不需要这么干了,问题是那需要漫长的时间,之少也要等到华人的下一代。
这一世作为一个道道的德意志人,恩斯特不会做自毁根基的事,所以未来的东非必须是德语的下,前期德裔必然是统治阶层,后期则重点任用混血,直到民族融合完毕,一丝后患恩斯特都不会留下。